
其他
文章平均质量分 76
大囚长
大丈夫遗世独立,孑然一身。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自我实现的预言
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是一个在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被广泛研究和讨论的重要概念。最初对某种情境的错误定义或预测,会引发一系列新的行为,这些行为最终使得最初的错误概念或预测变为现实,从而使其看似具有“预言”的准确性。这一概念的核心在于,人们的信念和期望,无论其最初是否基于事实,都能够通过影响个体或群体的行为,进而塑造最终的结果。这种现象揭示了人类认知和行为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以及主观信念在塑造客观现实中的强大力量。原创 2025-08-14 11:29:16 · 620 阅读 · 0 评论 -
充放电倍率
电池充放电倍率中的 "C" 概念解析 "C"是衡量电池充放电速度的关键参数,定义为充放电电流与电池额定容量的比值(C=电流/容量)。1C表示1小时完成充放电,数值越高速度越快。实际应用中需权衡功率需求与电池寿命:工商业储能常用0.5C,功率型储能采用1-2C,高C值电池(3C+)适用于无人机等场景。高倍率充放电会降低电池效率与寿命,通过低阻抗电极等材料创新可提升性能。C参数本质是量化充放电速度与容量的动态关系,需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倍率。原创 2025-06-18 09:30:16 · 675 阅读 · 0 评论 -
经济下行期的共识重构:从消费断裂到权力博弈
这种"政策空转"加剧民众对再分配机制的怀疑,可能触发"不合作运动"的升级——从减少消费发展为拒绝信用扩张(如集体提前还贷潮)。存款数字的累积成为普通人对抗通胀和失业的"纸质盔甲",这种个体层面的防御性策略集体化后,构成对"消费驱动增长"范式的沉默否定。当前阶段的"躺平"本质是消极博弈:当35岁程序员选择降薪50%转行外卖骑手,既是对996制度的反抗,也默认了阶层跃迁通道的关闭。当新生代将"低欲望"转化为主动的价值选择,而非被动生存策略时,权力体系依赖的"生产-消费-再生产"循环将遭遇根本性质疑。原创 2025-05-30 09:37:52 · 835 阅读 · 0 评论 -
财富方法论
富人财富方法论的核心在于系统化认知与行动闭环。他们以价值创造为导向,通过市场洞察发现需求痛点,运用资金、流量、人脉等杠杆放大收益;注重风险管理,采用分散投资与逆向思维策略;设定清晰目标并构建被动收入系统;持续学习迭代认知,将失败转化为成长机会。普通人可借鉴其价值导向思维、多元收入构建及认知升级路径实现财富突破。原创 2025-05-26 09:20:50 · 923 阅读 · 0 评论 -
“疲民”政策的现代启示
根据历史资料和治理哲学的分析,统治者的确存在一种通过控制民众生存条件、限制其自由时间与精力以维护统治稳定的策略。这种逻辑的核心在于将民众的生存需求与劳动时间绑定,通过经济压力和社会原子化手段削弱其组织能力,从而降低社会动荡风险。原创 2025-05-22 14:03:11 · 540 阅读 · 0 评论 -
谷歌所谓的“作恶”是指什么
拥有强大算力基础的群体或企业(如谷歌)若滥用其技术优势,可能引发多维度社会风险。首先,算力霸权可能导致市场垄断,通过云服务定价策略和高端芯片囤积形成技术壁垒,抑制中小企业创新。其次,算力操控可能引发安全攻击,如区块链领域的51%攻击和网络犯罪中的非法挖矿。此外,隐私侵犯和数据滥用问题日益严重,大规模监控和深度伪造技术可能引发社会信任危机。伦理越界和社会失衡也是潜在风险,算法歧视和AI失控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和国际冲突。为应对这些风险,需推动算力资源分配改革,立法限制芯片囤积,并在AI训练中嵌入伦理价值观,建立原创 2025-05-21 09:34:40 · 445 阅读 · 0 评论 -
权力与财富的本质
真正的财富不仅是物质积累,更是对资源调配规则的定义权。富豪的支配权建立在社会协作网络之上,而底层既是这一网络的基石,也是潜在的重构力量。资本需要依赖底层创造价值,又必须通过制度设计防止其威胁自身地位。正如波兰社会学家包曼指出的,现代社会通过消费主义制造“伪富裕”陷阱,使底层陷入“有资产无自由”的状态。因此,财富与权力的终极问题在于:如何在效率与公平、控制与解放之间找到动态平衡。原创 2025-05-08 15:14:54 · 713 阅读 · 0 评论 -
高效学习的武器--心流模式
心流模式不仅是高效工作的“超能力”,更是提升幸福感的关键。通过科学设计任务、优化环境及心理调节,普通人也能训练出这种“忘我”状态。正如契克森米哈赖所言:“当你不再对抗时间,时间就会成为你的朋友。原创 2025-04-30 09:28:18 · 950 阅读 · 0 评论 -
社会分配变革的真相
社会发展的核心矛盾在于资源集中与分配效率的平衡。从历史规律和现实结构来看,资源集中确实可能推动技术突破和社会组织效率提升,但消灭既得利益阶层则可能引发系统性崩溃。原创 2025-04-29 09:53:13 · 1209 阅读 · 0 评论 -
数学的局限性与意识的不可计算
当前共识认为:数学能精确描述物理世界的可观测规律,但意识的主观体验、创造性思维等特征可能属于"非算法可计算"领域。正如圆周率π虽确定却无法用有限公式表达,意识的本质或许需要发展新的数学语言才能揭示。Tononi的整合信息理论(IIT)将意识视为信息整合度指标,却无法解释自我意识的涌现机制。如"上火"这类文化概念在西方语言中缺乏对应表达,而意识的主观性(Qualia)更是数学难以捕捉的"解释鸿沟"。如双缝实验揭示观测行为影响结果,暗示意识可能参与物理过程,这要求超越传统数学的认知框架。原创 2025-04-21 09:47:09 · 654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