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偶然发现了X射线。当时,他注意到阴极射线管附近的荧光屏发出了光,即使它被纸板遮挡住。经过进一步实验,他意识到这种不可见的射线能够穿透物质,并在屏幕上显现。
由于这种射线的性质不明,伦琴称其为“X射线”(X代表未知)。伦琴还通过实验发现,这种射线可以穿透人体,并首次用X射线拍摄了他妻子的手骨图像,清晰地显示了骨骼和戒指。
1896年,医学界开始尝试用X射线进行诊断,特别是在骨科和牙科领域,X射线成像提供了全新的方式来观察体内结构。
1901年,威廉·伦琴因发现X射线获得了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标志着X射线在物理学界的重要地位。
从波长和能量的角度来看,X射线是电磁波谱中的一种高能辐射,其波长非常短,能量很高。
1.1、波长角度
X射线的波长通常在 0.01 nm(纳米)到 10 nm 之间。这段波长范围非常短,远小于可见光的波长(400–700 nm)。因此,X射线具有非常高的频率。
根据波长的不同,X射线可以分为两类:硬X射线和软X射线。
硬X射线:波长较短,通常小于 0.1 nm,这些X射线穿透能力很强,常用于医学成像和工业探伤。
软X射线:波长较长,通常大于 0.1 nm,穿透能力较弱,更多用于表面分析或半导体检测。
1.2、能量角度
X射线的能量与其波长成反比关系,根据普朗克定律,能量E 和波长λ 的关系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