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排列生成算法(一)

对于给定的集合A{a1,a2,...,an},其中的n个元素互不相同,如何输出这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全排列)。

递归算法

这里以A{a,b,c}为例,来说明全排列的生成方法,对于这个集合,其包含3个元素,所有的排列情况有3!=6种,对于每一种排列,其第一个元素有3种选择a,b,c,对于第一个元素为a的排列,其第二个元素有2种选择b,c;第一个元素为b的排列,第二个元素也有2种选择a,c,……,依次类推,我们可以将集合的全排列与一棵多叉树对应。如下图所示


在此树中,每一个从树根到叶子节点的路径,就对应了集合A的一个排列。通过递归算法,可以避免多叉树的构建过程,直接生成集合A的全排列,代码如下。

template <typename T>
inline void swap(T* array, unsigned int i, unsigned int j)
{
	T t = array[i];
	array[i] = array[j];
	array[j] = t;
}

/*
 * 递归输出序列的全排列
 */
void FullArray(char* array, size_t array_size, unsigned int index)
{
	if(index >= array_size)
	{
		for(unsigned int i = 0; i < array_size; ++i)
		{
			cout << array[i] << ' ';
		}

		cout << '\n';

		return;
	}

	for(unsigned int i = index; i < array_size; ++i)
	{
		swap(array, i, index);

		FullArray1(array, array_size, index + 1);

		swap(array, i, index);
	}
}
该算法使用原始的集合数组array作为参数代码的28~32行,将i位置的元素,与index位置的元素交换的目的是使得array[index + 1]到array[n]的所有元素,对应当前节点的后继结点,递归调用全排列生成函数。调用结束之后还需要回溯将交换位置的元素还原,以供其他下降路径使用。

字典序

全排列生成算法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将集合A中的元素的排列,与某种顺序建立一一映射的关系,按照这种顺序,将集合的所有排列全部输出。这种顺序需要保证,既可以输出全部的排列,又不能重复输出某种排列,或者循环输出一部分排列。字典序就是用此种思想输出全排列的一种方式。这里以A{1,2,3,4}来说明用字典序输出全排列的方法。

首先,对于集合A的某种排列所形成的序列,字典序是比较序列大小的一种方式。以A{1,2,3,4}为例,其所形成的排列1234<1243,比较的方法是从前到后依次比较两个序列的对应元素,如果当前位置对应元素相同,则继续比较下一个位置,直到第一个元素不同的位置为止,元素值大的元素在字典序中就大于元素值小的元素。上面的a1[1...4]=1234和a2[1...4]=1243,对于i=1,i=2,两序列的对应元素相等,但是当i=2时,有a1[2]=3<a2[2]=4,所以1234<1243。

使用字典序输出全排列的思路是,首先输出字典序最小的排列,然后输出字典序次小的排列,……,最后输出字典序最大的排列。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对于一个已知排列,如何求出其字典序中的下一个排列。这里给出算法。

  • 对于排列a[1...n],找到所有满足a[k]<a[k+1](0<k<n-1)的k的最大值,如果这样的k不存在,则说明当前排列已经是a的所有排列中字典序最大者,所有排列输出完毕。
  • 在a[k+1...n]中,寻找满足这样条件的元素l,使得在所有a[l]>a[k]的元素中,a[l]取得最小值。也就是说a[l]>a[k],但是小于所有其他大于a[k]的元素。
  • 交换a[l]与a[k].
  • 对于a[k+1...n],反转该区间内元素的顺序。也就是说a[k+1]与a[n]交换,a[k+2]与a[n-1]交换,……,这样就得到了a[1...n]在字典序中的下一个排列。

这里我们以排列a[1...8]=13876542为例,来解释一下上述算法。首先我们发现,1(38)76542,括号位置是第一处满足a[k]<a[k+1]的位置,此时k=2。所以我们在a[3...8]的区间内寻找比a[2]=3大的最小元素,找到a[7]=4满足条件,交换a[2]和a[7]得到新排列14876532,对于此排列的3~8区间,反转该区间的元素,将a[3]-a[8],a[4]-a[7]a[5]-a[6]分别交换,就得到了13876542字典序的下一个元素14235678。下面是该算法的实现代码

/*
 * 将数组中的元素翻转
 */
inline void Reverse(unsigned int* array, size_t array_size)
{
	for(unsigned i = 0; 2 * i < array_size - 1; ++i)
	{
		unsigned int t = array[i];
		array[i] = array[array_size - 1 - i];
		array[array_size - 1 - i] = t;
	}
}

inline int LexiNext(unsigned int* lexinum, size_t array_size)
{
	unsigned int i, j, k, t;

	i = array_size - 2;

	while(i != UINT_MAX && lexinum[i] > lexinum[i + 1])
	{
		--i;
	}

	//达到字典序最大值
	if(i == UINT_MAX)
	{
		return 1;
	}

	for(j = array_size - 1, k = UINT_MAX; j > i; --j)
	{
		if(lexinum[j] > lexinum[i])
		{
			if(k == UINT_MAX)
			{
				k = j;
			}
			else
			{
				if(lexinum[j] < lexinum[k])
				{
					k = j;
				}
			}
		}
	}

	t = lexinum[i];
	lexinum[i] = lexinum[k];
	lexinum[k] = t;

	Reverse(lexinum + i + 1, array_size - i - 1);
	return 0;
}

/*
 * 根据字典序输出排列
 */
inline void ArrayPrint(const char* array, size_t array_size, const unsigned int* lexinum)
{
	for(unsigned int i = 0; i < array_size; ++i)
	{
		cout << array[lexinum[i]] << ' ';
	}

	cout << '\n';
}

/*
 * 基于逆序数的全排列输出
 */
void FullArray(char* array, size_t array_size)
{
	unsigned int lexinumber[array_size];

	for(unsigned int i = 0; i < array_size; ++i)
	{
		lexinumber[i] = i;
	}

	ArrayPrint(array, array_size, lexinumber);

	while(!LexiNext(lexinumber, array_size))
	{
		ArrayPrint(array, array_size, lexinumber);
	}
}
使用字典序输出集合的全排列需要注意,因为字典序涉及两个排列之间的比较,对于元素集合不方便比较的情况,可以将它们在数组中的索引作为元素,按照字典序生成索引的全排列,然后按照索引输出对应集合元素的排列,示例代码使用的就是此方法。对于集合A{a,b,c,d},可以对其索引1234进行全排列生成。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对于字典序全排列生成算法,需要从字典序最小的排列开始才能够生成集合的所有排列,如果原始集合A中的元素不是有序的情况,字典序法将无法得到所有的排列结果,需要对原集合排序之后再执行生成算法,生成索引的全排列,避免了对原始集合的排序操作。

字典序算法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不受重复元素的影响。例如1224,交换中间的两个2,实际上得到的还是同一个排列,而字典序则是严格按照排列元素的大小关系来生成的。对于包含重复元素的输入集合,需要先将相同的元素放在一起,以集合A{a,d,b,c,d,b}为例,如果直接对其索引123456进行全排列,将不会得到想要的结果,这里将重复的元素放到相邻的位置,不同元素之间不一定有序,得到排列A'{a,d,d,b,b,c},然后将不同的元素,对应不同的索引值,生成索引排列122334,再执行全排列算法,即可得到最终结果。

### Pandas 文件格式读写操作教程 #### 1. CSV文件的读取与保存 Pandas 提供了 `read_csv` 方法用于从 CSV 文件中加载数据到 DataFrame 中。同样,也可以使用 `to_csv` 将 DataFrame 数据保存为 CSV 文件。 以下是具体的代码示例: ```python import pandas as pd # 读取CSV文件 df = pd.read_csv('file.csv') # 加载本地CSV文件 [^1] # 保存DataFrame为CSV文件 df.to_csv('output.csv', index=False) # 不保存行索引 [^1] ``` --- #### 2. JSON文件的读取与保存 对于JSON格式的数据,Pandas 支持通过 `read_json` 和 `to_json` 进行读取和存储。无论是本地文件还是远程 URL 都支持。 具体实现如下所示: ```python # 读取本地JSON文件 df = pd.read_json('data.json') # 自动解析为DataFrame对象 [^3] # 从URL读取JSON数据 url = 'https://example.com/data.json' df_url = pd.read_json(url) # 直接从网络地址获取数据 # 保存DataFrame为JSON文件 df.to_json('output.json', orient='records') ``` --- #### 3. Excel文件的读取与保存 针对Excel文件操作Pandas 使用 `read_excel` 来读取 `.xls` 或 `.xlsx` 格式的文件,并提供 `to_excel` 方法导出数据至 Excel 表格。 注意:需要安装额外依赖库 `openpyxl` 或 `xlrd` 才能正常运行这些功能。 ```python # 安装必要模块 (如果尚未安装) !pip install openpyxl xlrd # 读取Excel文件 df_excel = pd.read_excel('file.xlsx', sheet_name='Sheet1') # 导出DataFrame为Excel文件 df.to_excel('output.xlsx', sheet_name='Sheet1', index=False) ``` --- #### 4. SQL数据库的交互 当涉及关系型数据库时,Pandas 可借助 SQLAlchemy 库连接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如 SQLite, MySQL)。它允许直接查询并将结果作为 DataFrame 返回;或者反过来把现有 DataFrame 插入到指定表中。 下面是基于SQLite的一个例子: ```python from sqlalchemy import create_engine # 创建引擎实例 engine = create_engine('sqlite:///database.db') # 查询SQL语句并返回DataFrame query = "SELECT name, salary, department FROM employees" sql_df = pd.read_sql(query, engine) # 计算各部门平均工资 avg_salary_by_dept = sql_df.groupby('department')['salary'].mean() # 将DataFrame存回SQL表 avg_salary_by_dept.to_sql(name='average_salaries_per_department', con=engine, if_exists='replace', index=True) ``` 上述片段说明了如何执行基本SQL命令以及后续数据分析流程[^4]。 --- #### 5. 多层次索引(MultiIndex)的应用场景 除了常规单维度索引外,在某些复杂情况下可能需要用到多级索引结构。这时可以依靠 MultiIndex 构建更加灵活的数据模型。 例如定义一个多层列名体系: ```python arrays = [['A','A','B','B'], ['foo','bar','foo','bar']] tuples = list(zip(*arrays)) index = pd.MultiIndex.from_tuples(tuples, names=['first', 'second']) df_multi_indexed = pd.DataFrame([[0,1,2,3], [4,5,6,7]], columns=index) print(df_multi_indexed) ``` 这段脚本演示了怎样构建一个具有双重分类标签的表格布局[^2]。 --- ### 总结 综上所述,Pandas 是一种强大而易用的数据处理工具包,适用于多种常见文件类型之间的相互转换及其高级特性应用开发之中。
评论 6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