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 Hadoop 快至少 10 倍的时序数据平台,我把它开源了

作者开源了 TDengine,一款专为物联网设计的大数据平台,旨在替代 Hadoop。凭借高性能的存储和计算引擎,该平台已在多个行业获得采用。作者希望通过开源吸引更多开发者,并分享了其编程生涯和产品开发背后的故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两天前 7 月 12 号,我对外正式宣布 TDengine, 一款专为物联网定制打造的大数据平台软件,正式开源,将我和涛思数据团队两年多的时间写下的 10 多万行 C 语言代码放在 GitHub 上,分享给全球的开发者。

开源的代码里,有我自己亲手写的 3 万多行 C 代码,包括我自己一直很得意的定时器,RPC,内存管理等一系列工具类程序。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最核心的存储引擎、计算引擎完全开源出来。存储引擎是我亲手写的,是我仔细分析物联网数据特点后写出来的,因此具有超强的数据读写性能。计算引擎是团队里的廖博士写的,创新的解决了多表聚合的性能问题。宣布开源,而且是将核心代码开源,对于我个人,对于涛思数据,都是跨出了最重大的一步。宣布前我还在忐忑不安,但宣布后,如释重负,轻松了不少,因为终于做了一件想做,但又不敢做,一直犹豫是否要做的事情。

从 1984 年我高一时写下第一个 Basic 语言程序,35 年过去。这 35 年中,我进中国科大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后去美国留学,进芝加哥 Motorola,3Com 等公司工作,2008 年回北京创业,开发了无数的产品。从编程发烧友,到专业的软件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架构师再到 CTO,CEO,一路走来,可以说是典型的IT男发展路线。2016 年底,我休整一年后,看到物联网大数据的技术挑战和市场机会,虽然自己当时已经快 50 岁,但我实在不想游山玩水结束后半生,于是抱着“Leavea dent in the world”的想法,再次走向战场,并且冲在了最前线。一个人呆在家里,每天 12 个小时,连续两个月时间,写了一万八千行代码,写出了一个高效的时序数据存储引擎,证明出我设计的数据模型能把数据插入、查询速度提高十倍以上。随后获得明势资本、蛮子基金的天使投资,组建团队,2017 年 6 月涛思数据正式成立。

在团队的努力下,2018 年 8 月涛思数据发布了 TDengine 的第一个商业版。凭着产品超强的性能,简单、易用、易学的特点,在没有任何销售人员的情况下,我们获得了将近十个付费客户,涉及到智慧城市、数控机床、新能源、车联网、IT 运维等行

评论 45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