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本章重点
- 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 电路元件特性
- 基尔霍夫定律
1. 电路元件
1.1 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1.1.1 电路的基本功能
(1)实现电能的产生、传输、分配和转换
(2)实现电信号的产生、传输、变换和处理
1.1.2 集总电路模型
1、定义:当实际电路的尺寸远小于最高工作频率所对应的波长时,用几种集总参数元件构成实际器件的模型
集总参数元件(理想元件):
将实际电路理想化,突出其主要电磁性质,忽略次要因素。
2、5种基本的集总电路元件:
电阻元件:消耗电能的元件
电容元件:存储电场能量的元件
电感元件:产生磁场,存储磁场能量的元件
电压源和电流源:将其他形式能量转变为电能
3、5种基本集总电路元件的三个特征:
- 只有两个端子
- 可以把电压或电流按数学方式描述
- 不能分解为其他元件
1.2 电路变量 电流电压及功率
1.2.1 电流
1、定义:
电荷(-)有规则的定向运动
电流方向:
正电荷的运动方向(电荷运动的相反方向)
大小:
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i ( t ) = d q ( t ) d t i(t)=\frac{dq(t)}{dt} i(t)=dtdq(t)
1 K A = 1 0 3 A = 1 0 6 m A = 1 0 9 u A 1KA=10^3A=10^6mA=10^9uA 1KA=103A=106mA=109uA
2、假设正方向(参考方向)
① 在解题前设定参考方向(+方向)
② 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实际方向
若计算结果>0,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
若计算结果<0,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1.2.2 电压
1、定义:
a,b两点间的电压等于单位正电荷从a移至b时所获得或失去的能量
u ( t ) = d w ( t ) d q ( t ) u(t)=\frac{dw(t)}{dq(t)} u(t)=dq(t)dw(t)
1 k V = 1 0 3 V = 1 0 6 m V = 1 0 9 μ V 1kV=10^3V=10^6mV=10^9\mu V 1kV=103V=106mV=109μV
电位:
选定点o为参考点,规定电压 u o u_o uo为0,则a与o之间的电压作为a的电位
大小:
u a b = u a − u b = W a b q u_{ab}=u_a - u_b=\frac{W_{ab}}{q} uab=ua−ub=qWab
方向:
实际方向:电位降低的方向
U a b > 0 , u a > u b , W a b > 0 , 正 电 荷 失 去 能 量 U_{ab}>0,u_a>u_b,W_{ab}>0,正电荷失去能量 Uab>0,ua>ub,Wab>0,正电荷失去能量
参考方向:规定的电压方向
若计算结果u>0,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
若计算结果u<0,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题目1:电压、电位、参考点
参考点、电位、电压间的关系:
(1)参考点一经选定,电路中各点的电位值就是唯一的;
(2)当选择不同的电位参考点时,电路中各点电位值将改变,但任意两点间电压保持不变。
1.2.3 电压和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
关联参考方向:电流、电压所选的参考方向一致
非关联参考方向:电流、电压所选的参考方向相反
1.2.4 能量和功率
1、定义
电功率:
单位时间内元件吸收/提供的能量
大小:
(1)电压与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时,元件的吸收功率为:
p = d w d t , u = d w d q , i = d q d t p=\frac{dw}{dt},u=\frac{dw}{dq},i=\frac{dq}{dt} p=dtdw,u=dqdw,i=dtdq
p = U I p=UI p=UI
(2)电压与电流取非关联参考方向时,元件的吸收功率为:
p = − U I p=-UI p=−UI
若P>0,吸收功率或消耗功率(负载作用)
若P<0,输出功率(电源作用,电源的功率可能为+,也可能为-)
题目2:参考方向与吸收功率
步骤:
① 确定电流与电压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
② 吸收功率 or 产生功率
1.3 电阻元件
1.3.1 线性电阻
线性元件:
电阻伏安关系曲线是通过原点的直线
其他:
非线性电阻:电阻伏安关系曲线不是直线
非时变电阻:伏安曲线不随时间变化
时变电阻:伏安曲线随时间变化
1.3.2 欧姆定律
1、定义:
设电阻元件上电流电压为关联参考方向
u ( t ) = R i ( t ) u_{(t)}=Ri_{(t)} u(t)=Ri(t)
1 k Ω = 1 0 3 Ω = = 1 0 6 m Ω = 1 0 9 μ Ω 1k\Omega=10^3\Omega==10^6m\Omega=10^9\mu\Omega 1kΩ=103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