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复合材料在纳米电子物联网传感器及生物电化学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1. 甲酸氧化反应(FAOR)中Pt表面特性分析
在研究中,通过建立参考点,图中GSD值进一步表明了三种不同Pt表面(Pt - H、Pt - CO、Pt - H₂O)的表面散射效应强度。结合FAOR的第二个氧化峰起始电位、GSD曲线急剧下降的起始电位以及CO剥离测量的dETS曲线中相应峰的起始电位,可得出这些实验结果主要归因于Pt表面上CO吸附物的解吸和其他分子的吸附。
此外,FAOR在负扫描期间的一半与基线和甲醇氧化反应(MOR)的ETS明显不同,这可归因于特定吸附的阴离子(HCOO₂),而在基线和MOR测量中不存在这种阴离子。
2. 氧还原反应中阴离子化学吸附和界面竞争监测
2.1 硫酸根在PtNWs上的原位吸附监测
为全面了解电极 - 电解质界面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识别关键反应促进剂和抑制剂是一项艰难而紧迫的任务。ETS测量获得的敏感和表面特异性信号可直接与电活性物质和中间物种的表面吸附相关联,揭示催化表面状态,为反应途径提供有价值的机理见解。
高氯酸根离子被广泛认为是Pt表面吸附最弱的阴离子之一,因此HClO₄常被视为表面和催化研究中的理想酸源。在研究其他阴离子吸附时,通常使用0.1 M HClO₄作为背景电解质。图展示了在有硫酸根存在时PtNWs的典型循环伏安(CV)和ETS特征。即使在低浓度(μM水平)的硫酸根下,也观察到了明显的ETS特征,这表明低浓度的硫酸根尽管吸附性弱,但仍能改变Pt基催化剂的表面吸附过程。
在双电层(DL)区域,随着硫酸根浓度的增加,ETS电流略有下降,这表明硫酸根比高氯酸根吸附更强,且比水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