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相识的一家东莞服装厂老板在朋友圈吐槽:“工人越来越难招,欧美订单还要求零瑕疵交货!”
没想到,三个月后他晒出了一组数据:次品率下降80%,电费节省25%。秘密就藏在车间里新上岗的“数字员工”——工业AI质检系统和能耗优化平台。
这不是个例。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关键期,工业AI正成为破解用工荒、提效减排的杀手锏。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技术如何让工厂“脱胎换骨”。
AI进厂记:三类“数字工匠”各显神通
第一类:质检超人(视觉AI)
-
传统痛点:女工每天盯着零件看8小时,漏检率超5%
-
AI方案:
3D视觉扫描:0.01mm精度检测手机边框
光谱分析:0.5秒识别化工原料纯度(某药企年避免损失3000万)
暗室检测:红外线揪出隐形裂纹(光伏板良品率提升18%)
通过红外线可以检测出光伏板的各类缺陷
第二类:预言大师(预测AI)
-
神奇案例:
→ 山东某风电场的“AI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