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物理中相干态相关研究综述
1. 引言
在量子物理领域,相干态的研究是一个重要且广泛的课题。它涉及到量子力学、量子光学、量子信息等多个方面,众多学者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本文将对相干态相关的一系列研究进行梳理和介绍。
2. 早期奠基性研究
早期的研究为相干态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例如,1926 年薛定谔(Schrödinger)的研究探讨了从微观到宏观力学的连续过渡,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思想上的启发。1948 年费曼(Feynman)提出了非相对论量子力学的时空方法,为量子力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以下是部分早期重要研究的列表:
- 薛定谔(Schrödinger, E.)(1926) Der stetige Über - gang von der Mikro - zur Makromechanik, Naturwiss., 14, 664.
- 费曼(Feynman, R.P.)(1948) Space - time approach to nonrelativistic quantum mechanics, Rev. Mod. Phys., 20, 367.
3. 相干态理论的发展
在后续的发展中,许多学者对相干态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拓展。克劳德(Klauder, J.R.)在 20 世纪 60 年代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连续表示理论的文章,包括连续表示理论的公设以及量子与经典动力学之间的广义关系等内容。格劳伯(Glauber, R.J.)在 1963 年对光子相关性、光学相干性的量子理论以及辐射场的相干和非相干态进行了研究,为量子光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