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式理论(5个假设)是金字塔顶端,它的拓展的两个分支分别为七个秘密和七个规则。
一,克式理论的核心是:
1.可理解的真实语言环境;
2.放松的状态和环境;
3.不是一夜速成,先听后说。
具体内容为五个假设:
①acquire和学得差异假设(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获得:类比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是经过一定时间的有足够输入量的前提下,自然形成的一种语言学习的能力;
学得:成年人大多采用这种方式,通过学习语法规则等,比较机械地学习,哑巴式英语,读写能力很强,口语表达能力很差
②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按照语言学习的规律,先听后说,然后再是讲究语法等。
③ 监检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
一般说来,下意识的语言acquire是使我们说话流利的原因;而理性的语言学习只起监检或“编辑”的作用。
换句话说,当我们开口说话时,话语由“acquire”系统产生,经“学得”系统监检后成为“真言”而吐露出口。语言学习的这种监检功能可能在我们说话或写作之前,也可能在其后。
在口头交谈中,人们往往没有时间去考虑斟酌语法。语法规则如果不是acquire而是背出来的,也用不上。
但在事先准备的正式发言和写作中,语法的使用能提高语言的准确性,为演讲或文章增添色彩。
④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
可理解性输入:对一个事物的所有感受的集合,形成一种emotion,这样可以增强右脑的形象记忆,而我们学习语言,更多地是用到的右脑。
i+1:在自己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在学习或者验收的时候适当地增加难度,这样可以刺激人充分调动自己的情绪,让大脑处于活跃状态!
沉默期:这个阶段,可以跟读,模仿听到的声音的语音,语调,但是不要添加自己的太多思考的东西,也就是不要自己去“无中生有”,自己造词。跟读的好处之一就是额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⑤.情感过滤假设(TheAffectiveFilterHypothesis)
学习语言时的态度占的比列是百分之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