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erification相关
文章平均质量分 90
芯有所享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芯片验证中的覆盖率:100%真的等于无懈可击吗?
但真正的零风险验证并不存在——某犀利观点:“与其苛求200%的覆盖率,不如扎实提升RTL质量。若定义覆盖率模型时遗漏10%功能点,即使报告显示100%,实际仍有功能未验证。意义三:作为项目里程碑的出口标准(如单元验证要求行/分支/条件/状态机覆盖均达100%)。例如:验证USB控制器时,需覆盖“不同传输速率(低速/全速/高速)”和“多种数据包类型”。单元验证:要求代码覆盖率(行/分支/条件/状态机)100% + 功能覆盖率达标。意义一:客观反映测试用例对设计代码或功能的覆盖程度,暴露未验证的“盲区”。原创 2025-08-14 11:39:15 · 637 阅读 · 0 评论 -
【芯片验证提速指南:从10分钟到1分钟,这些仿真加速技巧你必须知道!】
想象一下:同样一个测试用例,同事的验证平台1分钟跑完,而你的平台需要10分钟。这9分钟差距或许只是一杯咖啡的时间,但当回归测试扩大到1000个用例时,效率差距将变成100小时 vs 10小时——这意味着当你的团队还在苦等仿真结果时,别人已经完成了10轮验证迭代!真正的高手,既懂得在foreach循环里省下0.1ms,也敢于在关键节点引入硬件加速器——因为验证战场上,时间才是终极货币。if (高频条件 || 中频条件 || 低频条件) // 效率更高。仿真时间:波形上显示的ns/ps,反映电路逻辑运行状态。原创 2025-08-02 11:37:58 · 632 阅读 · 0 评论 -
芯片验证中的强制艺术:force与deposit的深度解析
force就像一位独裁者,一旦它下达命令(赋值),这个值就会永久保持,除非你明确发布release命令。记住:优秀的验证工程师不是那些能解决所有问题的"魔术师",而是那些从一开始就避免问题发生的"设计师"。force和deposit的使用哲学,正是这一理念的完美体现。当验证环境复杂时,可能出现"谁动了我的信号"的问题。deposit则更像一位引导者,它只设置初始值,然后优雅地退场,允许DUT内部的正常驱动接管这个信号。警告:force就像强效药,能不用尽量不用,使用时必须确保有对应的release!原创 2025-07-29 09:44:03 · 562 阅读 · 0 评论 -
【芯片设计中的SDF文件:时序验证的关键钥匙】
时序验证的黄金标准:在静态时序检查(STA)工具普遍应用之前,带时序的动态门级仿真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timing sign-off手段。即使在STA成熟的今天,SDF文件支持的动态仿真仍然是时序验证的重要补充。异步电路验证:检查异步电路的时序—STA工具无能为力,异步处理部分在SDC约束文件中做的是false_path处理,所以这部分时序是否满足,STA工具并不会检查也不会报出violation。时序闭合的最终验证:真正时序验证的网表是后端做完布局布线,timing clean的网表,我们称为pnr网表。原创 2025-07-18 09:57:25 · 626 阅读 · 0 评论 -
【芯片验证的三原色:白盒、黑盒与灰盒验证全解析】
验证方法没有绝对的优劣,只有适合与否。正如一位资深验证工程师所说:“好的验证就像好的侦探工作——有时需要宏观把握全局,有时需要显微镜般的细致观察,而更多时候需要在两者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在芯片设计的世界里,验证就像一场精密的"体检",而白盒、黑盒和灰盒验证则是工程师手中的三种"透视镜"。在IP(知识产权核)验证阶段,工程师需要"逐行检查"设计代码。在芯片设计日益复杂的今天,掌握这"三原色"验证方法,才能绘制出可靠芯片的完美蓝图。典型技术:UVM验证IP(VIP),自动检查器(Scoreboard)原创 2025-07-11 14:19:40 · 621 阅读 · 0 评论 -
【芯片仿真中的X值:隐藏的陷阱与应对之道】
X值如同芯片设计中的暗流,需要工程师以系统化的策略应对。通过代码规范、静态检查、智能调试工具的组合应用,结合团队经验积累,我们完全可以将X值的风险控制在萌芽阶段。记住:每一个未处理的X态,都可能是一颗定时炸弹。在芯片设计的世界里,X值(不定态)就像一个潜伏的幽灵。本文将揭开X值的本质,探讨其危害,并分享高效调试与预防的实战经验。X值是Verilog/VHDL等硬件描述语言中的特殊逻辑值,代表未知状态(可能是0、1或高阻态)。// X态导致选择路径错误。X值替换法:将全部X强制设为0/1,快速暴露问题分支。原创 2025-06-05 19:40:56 · 1004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