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设置
- 顶部菜单 --> 编辑 --> 首选项 --> 常规 --> 性能 --> 历史记录状态 --> 设置 200,今后可以在 顶部菜单 --> 窗口 --> 历史记录页面查看做过的每一步
- 顶部菜单 --> 编辑 --> 首选项 --> 常规 --> 暂存盘 --> 切换为 C 盘以外的盘
面板
软件的右侧区域称为面板
,任一子面板可以拖拽到任意地方,并可以再次吸附回去
可以通过顶部的窗口界面,决定右侧加载什么子面板
新建项目
往后再更改参数,在顶部选择 图像 --> 图像大小
颜色模式 RGB 和 CMYK
- RGB(Red, Grean, Blue),红,绿和蓝三种颜色的光通过棱镜折射后不被分解,而被称为光的三原色,叠加混合后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的颜色,三种颜色光的数值范围为 0-255。RGB 数值都是 255 时为白色。
- 数字屏幕显示器显示的颜色是通过光源发射的光直接照射人眼后感知的颜色,RGB 三原色的光叠加产生更亮的光,为加色法,越叠越亮。
- CMYK 由四色构成,青色 Cyan、品红色 Magenta、抄黄色 Yellow。而 K 取的是 Black 最后百一个字母,为了避免与蓝色混淆而用 K。数值范围 1-100,当 CMYK 都是 0 时为白色,都是 100 时就形成黑色,由于 CMY 叠加后产生的黑色不够深,所以另外独立添加黑色 K。
- 印刷品的颜色是环境光照射到纸面上再反射到人眼的。CMYK 是减色法,越叠越暗。印刷采用色料三原色加黑色的四色模式,实现全彩印刷。
RGB 色域更广,CMYK 相较于 RGB 色域有限,所以存在一些 RGB 里的颜色在印刷时无法显示的情况,这些 CMYK 色域不包含的颜色在印刷时会丢失,于是出现了“色差”的情况。如果一开始目的就是印刷,那么创作时也可以直接用 CMYK 模式。但有些时候如果某些操作需要在 RGB 模式下操作效果才好,或者已经在 RGB 模式下完成的作品,最后要进行印刷时,最终需要把 RGB 模式转换为 CMYK 模式,并对不符合配色要求的颜色进行调整后再打印。
举个 RGB 与 CMYK 颜色差异的例子,如下图,RGB 模式下颜色是鲜绿色,在 PS 中转换为 CMYK 模式后,颜色会变暗:
这是因为 RGB 模式的图像里存在超出 CMYK 色域的颜色,打印时就会丢失掉这些色彩信息。因此 RGB 转换为 CMYK 后需要再次进行调整,如果觉得太麻烦,可以直接在新建画布时就选择 CMYK 模式。
背景内容
工具
抓手工具
非常实用的快捷键,不管正在使用什么工具,按住空格和鼠标左键即可暂时切换为抓手工具,便于移动图片。
移动工具
现在导入了一个片名图层,可以利用抓手工具移动位置到图片顶部。
特别的,按住 SHIFT 移动,可以让该图层垂直、水平、45度角移动,而不会在移动单一坐标的过程中,影响另一坐标
选区
选区,就是选择出来的区域。选区的作用是对图层部分区域的像素进行操作或保护。
选区,就是选择出来的区域。选区的作用是对图层部分区域的像素进行操作或保护
能够建立选区的工具有很多,下面先从最基础的开始了解。
矩形/椭圆选框工具
- 自由方式绘制选区
- 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松开鼠标,即可绘制矩形/椭圆选区。
- 绘制正方形/圆形选区
- 先按住 Shift 键,再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选区会被约束为正方形/圆形,松开鼠标,完成绘制
- 选项栏中,样式更改为:固定比例; 宽高皆为 1,亦可绘制正方形/圆形。
- 从中心点建立选区
- 先按住 Alt 键,再按住鼠标左键拖动,选区会以单击处为中心扩展,松开鼠标,完成绘制,
套索工具
套索工具组用来制作不规则的选区,使用【套索工具】可以直接在画面上自由绘制,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将画出黑线轨迹,松开鼠标即可闭
合为选区
磁性套索工具
在套索工具的基础上,增加了反差像素约束,在像素色差大的区域,更易绘制选区
钢笔工具进行抠图
选择钢笔工具,属性栏选择路径模式
- 即使是对于曲线,也应当先在曲线的两端画一条直线,再通过拉伸弯曲度贴合原图。
先拉动贴合一边
未贴合的曲线上打一个锚点:
即可拖动
完整抠好后 --> 右键 --> 建立选区 --> 渲染:羽化半径 0;操作:新建选区 -->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