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的概念
框架实际上就是把程序所需要的东西封装在里面 使用的时候可以直接拿出来用;
主要作用:简化开发,快速实现开发.
1.业务层框架
View层(视图层) 前端框架,Vue,react…
Controller层 后端框架:Spring;Springmvc,Springboot,struct2.x,还有微服务的架构(主要用于架构).后端框架主要对前端数据进行处理,提供接口返回数据到页面.
Model层 数据库层(持久化层):mybatis,hibrenate,Springjdbctemplete,jpa
Spring的概念
Spring是一个轻量级的开源框架,是为解决企业级应用开发的复杂性而创建的,通过核心的Bean factory实现了底层的类的实例化和生命周期的管理。
spring的特点:
- 方便解耦,简化开发
- Aop编程支持
- 方便程序测试
- 方便和其他框架进行整合
- 方便进行事务操作
- 降低API开发难度
Spring的核心是:控制反转(IoC)和面向切面编程(AOP)
1.IoC(Inverse of Control:控制反转)而是一种设计思想,就是 将原本在程序中手动创建对象的控制权,交由Spring框架来管理。 IoC 在其他语言中也有应用,并非 Spirng 特有。 IoC 容器是 Spring 用来实现 IoC 的载体, IoC 容器实际上就是个Map(key,value),Map 中存放的是各种对象。
将对象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交给 IOC 容器来管理,并由 IOC 容器完成对象的注入。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简化应用的开发,把应用从复杂的依赖关系中解放出来。 IOC 容器就像是一个工厂一样,当我们需要创建一个对象的时候,只需要配置好配置文件/注解即可,完全不用考虑对象是如何被创建出来的。 在实际项目中一个 Service 类可能有几百甚至上千个类作为它的底层,假如我们需要实例化这个 Service,你可能要每次都要搞清这个 Service 所有底层类的构造函数,这可能会把人逼疯。如果利用 IOC 的话,你只需要配置好,然后在需要的地方引用就行了,这大大增加了项目的可维护性且降低了开发难度。
Spring 时代我们一般通过 XML 文件来配置 Bean,后来开发人员觉得 XML 文件来配置不太好,于是 SpringBoot 注解配置就慢慢开始流行起来。
DI—Dependency Injection,即“依赖注入”:组件之间依赖关系由容器在运行期决定,形象的说,即由容器动态的将某个依赖关系注入到组件之中。依赖注入的目的并非为软件系统带来更多功能,而是为了提升组件重用的频率,并为系统搭建一个灵活、可扩展的平台。通过依赖注入机制,我们只需要通过简单的配置,而无需任何代码就可指定目标需要的资源,完成自身的业务逻辑,而不需要关心具体的资源来自何处,由谁实现.
2.AOP(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切面编程)能够将那些与业务无关,却为业务模块所共同调用的逻辑或责任(例如事务处理、日志管理、权限控制等)封装起来,便于减少系统的重复代码,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并有利于未来的可拓展性和可维护性。
Spring框架的结构
Spring是一个分层架构,一共有7个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