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传输层?
传输层是计算机网络OSI模型中的第四层,在传输层中定义了两个最主要的协议TCP和UDP协议;
传输层的主要任务是为两台主机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应用程序利用该服务传送应用层报文。该服务并不针对某一特定的应用,多种应用可以使用同一个传输层服务。由于一台主机可同时运行多个线程,因此传输层有复用和分用的功能。所谓复用就是指多个应用层进程可同时使用下面传输层的服务,分用和复用相反,是传输层把收到的信息分别交付上面应用层中的相应进程。传输层定义了两个主要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其中面向连接的 TCP 协议保证了数据的传输可靠性,面向无连接的 UDP 协议能够实现数据包简单、快速地传输。
2.三次握手原理详解
三次握手是TCP连接的过程,在这里,我们假设客户端发起连接请求,那么在握手之前,客户端会结束CLOSE阶段,被动打开的服务器也结束CLOSE阶段,进入Listen阶段(等待消息),随后就进入三次握手:
首先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SYN包(SYN表示建立连接)并等待服务端确认,其中:
1. 标志位为SYN,表示请求连接,序号为Seq=x(x一般为1,x可以你自己定,你选择w也行),随后客户端进入SYN-SENT阶段
2. 服务端收到客户端发来的SYN包后,会对该包进行确认,确认后结束Listen阶段,返回给客户端一段报文,其中:
标志位为SYN(SYN表示服务端想要向客户端建立连接)和ACK(ACK表示响应,自己收到了客户端的消息),序号为Seq=y,确认号Ack=x+1,随后服务器进入SYN-RECV阶段;
3. 客户端收到了服务端发送的SYN包和ACK包后,明确了从客户端到服务端的数据传输是正常的(但是此时服务端并不知道服务端到客户端是正常的),从而结束SYN-SENT阶段,会再次向服务端返回最后一段报文。其中:
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