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基础知识(二)
Python基础知识(二)
3. python序列结构
Python序列属于容器类结构,用于包含大量数据,类似于其它语言中的数组,但提供了更加强大的功能。
3.1 列表
列表(list)是最重要的Python内置对象之一,是包含若干元素的有序连续内存空间。在形式上,列表的所有元素放在一对方括号[]中,相邻元素之间使用逗号分隔。在Python中,同一个列表中元素的数据类型可以各不相同,可以同时包含整数、实数、字符串等基本类型的元素,也可以包含列表、元组、字典、集合、函数以及其他任意对象。如果只有一对方括号而没有任何元素则表示空列表。
[10, 20, 30, 40]
['crunchy frog', 'ram bladder', 'lark vomit']
['spam', 2.0, 5, [10, 20]]
[['file1', 200,7], ['file2', 260,9]]
[{
3}, {
5:6}, (1, 2, 3)]
3.1.1 列表的创建和删除
使用“=”直接将一个列表赋值给变量即可创建列表对象。
a_list = ['a', 'b', 'mpilgrim', 'z', 'example']
a_list = []
也可以使用list()函数把元组、range对象、字符串、字典、集合或其他可迭代对象转换为列表。
print(list((3, 5, 7, 9, 11)) ) # 将元组转换为列表 [3, 5, 7, 9, 11]
print(list(range(1, 10, 2))) # 将range对象转换为列表 [1, 3, 5, 7, 9]
print(list('hello world')) # 将字符串转换为列表 ['h', 'e', 'l', 'l', 'o', ' ', 'w', 'o', 'r', 'l', 'd']
print(list({
3, 7, 5})) # 将集合转换为列表 [3, 5, 7]
print(list({
'a': 3, 'b': 9, 'c': 78}) ) # 将字典的“键”转换为列表 ['a', 'b', 'c']
print(list({
'a': 3, 'b': 9, 'c': 78}.items())) # 将字典的“键:值”对转换为列表 [('a', 3), ('b', 9), ('c', 78)]
x = list() # 创建空列表 []
print(x)
当一个列表不再使用时,可以使用del命令将其删除。
>>> x = [1, 2, 3]
>>> del x #删除列表对象
>>> x #对象删除后无法再访问,抛出异常 NameError: name 'x' is not defined
3.1.2 列表元素的访问
创建列表之后,可以使用整数作为下标来访问其中的元素,其中0表示第1个元素,1表示第2个元素,2表示第3个元素,以此类推;列表还支持使用负整数作为下标,其中-1表示最后1个元素,-2表示倒数第2个元素,-3表示倒数第3个元素,以此类推。
>>> x = list('Python') #创建类别对象
>>> x
['P', 'y', 't', 'h', 'o', 'n']
>>> x[0] #下标为0的元素,第一个元素
'P'
>>> x[-1] #下标为-1的元素,最后一个元素
'n'
3.1.3 列表的常用方法
(1)append()、insert()、extend()
append()用于向列表尾部追加一个元素,insert()用于向列表任意指定位置插入一个元素,extend()用于将另一个列表中的所有元素追加至当前列表的尾部。
>>> x = [1, 2, 3]
>>> x.append(4) #在尾部追加元素
>>> x.insert(0, 0) #在指定位置插入元素
>>> x.extend([5, 6, 7]) #在尾部追加多个元素
>>> x
[0, 1, 2, 3, 4, 5, 6, 7]
(2)pop()、remove()
pop()用于删除并返回指定位置(默认是最后一个)上的元素;remove()用于删除列表中第一个值与指定值相等的元素。
另外,还可以使用del命令删除列表中指定位置的元素。
>>> x = [1, 2, 3, 4, 5, 6, 7]
>>> x.pop() #弹出并返回尾部元素
7
>>> x.pop(0) #弹出并返回指定位置的元素
1
>>> x = [1, 2, 1, 1, 2]
>>> x.remove(2) #删除首个值为2的元素
>>> del x[3] #删除指定位置上的元素
>>> x
[1, 1, 1]
(3)count()、index()
列表方法count()用于返回列表中指定元素出现的次数;index()用于返回指定元素在列表中首次出现的位置,如果该元素不在列表中则抛出异常。
>>> x = [1, 2, 2, 3, 3, 3, 4, 4, 4, 4]
>>> x.count(3) #元素3在列表x中的出现次数
3
>>> x.count(5) #不存在,返回0
0
>>> x.index(2) #元素2在列表x中首次出现的索引
1
>>> x.index(5) #列表x中没有5,抛出异常
ValueError: 5 is not in list
(4)sort()、reverse()
列表对象的sort()方法用于按照指定的规则对所有元素进行排序;reverse()方法用于将列表所有元素逆序或翻转。
>>> x = list(range(11)) #包含11个整数的列表
>>> import random
>>> random.shuffle(x) #把列表x中的元素随机乱序
>>> x
[6, 0, 1, 7, 4, 3, 2, 8, 5, 10, 9]
>>> x.sort(key=lambda item:len(str(item)), reverse=True) #按转换成字符串以后的长度,降序排列
>>> x
[10, 6, 0, 1, 7, 4, 3, 2, 8, 5, 9]
>>> x.sort(key=str) #按转换为字符串后的大小,升序排序
>>> x
[0, 1, 10, 2, 3, 4, 5, 6, 7, 8, 9]
>>> x.sort() #按默认规则排序
>>> x
[0, 1, 2, 3, 4, 5, 6, 7, 8, 9, 10]
>>> x.reverse() #把所有元素翻转或逆序
>>> x
[10, 9, 8, 7, 6, 5, 4, 3, 2, 1, 0]
列表对象支持的运算符
加法运算符+也可以实现列表增加元素的目的,但不属于原地操作,而是返回新列表,涉及大量元素的复制,效率非常低。使用复合赋值运算符+=实现列表追加元素时属于原地操作,与append()方法一样高效。
>>> x = [1, 2, 3]
>>> id(x)
53868168
>>> x = x + [4] #连接两个列表
>>> x
[1, 2, 3, 4]
>>> id(x) #内存地址发生改变
53875720
>>> x += [5] #为列表追加元素
>>> x
[1, 2, 3, 4, 5]
>>> id(x) #内存地址不变
53875720
乘法运算符可以用于列表和整数相乘,表示序列重复,返回新列表。运算符*=也可以用于列表元素重复,属于原地操作。
>>> x = [1, 2, 3, 4]
>>> id(x)
54497224
>>> x = x * 2 #元素重复,返回新列表
>>> x
[1, 2, 3, 4, 1, 2, 3, 4]
>>> id(x) #地址发生改变
54603912
>>> x *= 2 #元素重复,原地进行
>>> x
[1, 2, 3, 4,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