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接口幂等性(token机制)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Token机制保证接口幂等性,包括生成、传递、存储和验证Token的过程,并结合Springboot和Redis,给出了实际的代码实现和测试示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现在继续讲一讲保证接口的幂等性——使用token机制,并编写代码实现!

1. 概念

        Token机制是实现接口幂等性的一种常见策略,尤其是在处理如订单创建、支付确认等敏感操作时,确保即使用户因网络延迟、误操作等原因重复提交请求,系统也能保证结果的一致性,避免产生多次订单、多次扣款等问题。

2. Token机制的实现原理

1. 生成Token:在客户端首次发起请求之前,服务端为该特定操作生成一个唯一的Token(通常是一个随机字符串)。这个Token需要具备不可预测性和时效性,以确保安全性。
2. 传递Token:生成的Token随初始请求一起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在后续的相同操作请求中携带此Token。
3. 存储Token:服务端接收到Token后,将其存储在一个全局可访问的地方,如Redis数据库,键值对形式存储,键通常是Token值,值可以是操作标识或者过期时间等元数据。
4. 验证Token:当客户端再次发起相同的请求时,必须包含第一次请求时获得的Token。服务端接收请求后,首先检查提供的Token是否有效(比如是否存在于Redis中,是否过期)。
5. 执行操作与删除Token:如果Token有效,服务端执行请求对应的业务逻辑一次,并在操作完成后从存储中移除或标记Token为已使用,防止同一Token被再次使用。
6. 幂等性保障:如果因为网络重传或其他原因导致相同的请求再次到达,由于Token已经被验证并处理过,服务端将识别出重复请求,并直接返回第一次操作的结果或告知请求已经处理,从而保证接口的幂等性。

具体时序历程图如下:

3. 代码实现

1.创建一个spring boot项目来实现吧,引入依赖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web</artifactId>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data-redis</artifactId>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2. 编写RedisService.java,实现Redis保存Token、删除Token以及判断是否存在等操作。

package org.exampl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data.redis.core.RedisTemplate;
import org.springf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stu_kk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