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存在的瓶颈
- 一条连接上只可发送一个请求。
- 请求只能从客户端开始。客户端不可以接收除响应以外的指令。
- 请求/响应首部未经压缩就发送。首部信息越多延迟越大。
- 发送冗长的首部。每次互相发送相同的首部造成的浪费较多。
- 可任意选择数据压缩格式。非强制压缩发送。
消除HTTP瓶颈的SPDY
Google在2010年发布了SPDY (取自SPeeDY,发音同speedy),其开发目标旨在解决HTTP的性能瓶颈,缩短Web页面的加载时间( 50%)。
- SPDY没有完全改写HTTP协议,而是在TCP/IP的应用层与运输层之间通过新加会话层的形式运作。同时,考虑到安全性问题,SPDY规定通信中使用SSL。
- SPDY以会话层的形式加入,控制对数据的流动,但还是采用HTTP建立通信连接。因此,可照常使用HTTP的GET和POST等方法、Cookie以及HTTP报文等。
使用SPDY后,HTTP协议额外获得以下功能。 - 多路复用流:通过单一的TCP连接,可以无限制处理多个HTTP请求。所有请求的处理都在一条TCP连接上完成,因此TCP的处理效率得到提高。
- 赋予请求优先级:SPDY不仅可以无限制地并发处理请求,还可以给请求逐个分配优先级顺序。这样主要是为了在发送多个请求时,解决因带宽低而导致响应变慢的问题。
- 压缩HTTP首部:压缩HTTP请求和响应的首部。这样一来,通信产生的数据包数量和发送的字节数就更少了。
- 推送功能:支持服务器主动向客户端推送数据的功能。这样,服务器可直接发送数据,而不必等待客户端的请求。
- 服务器提示功能:服务器可以主动提示客户端请求所需的资源。由于在客户端发现资源之前就可以获知资源的存在,因此在资源已缓存等情况下,可以避免发送不必要的请求。
存在的问题:因为SPDY基本上只是将单个域名( IP地址)的通信多路复用,所以当一个Web网站上使用多个域名下的资源,改善效果就会受到限制。
使用浏览器进行全双工通信的WebSocket
当时筹划将WebSocket作为HTML5标准的一部分,而现在它却逐渐变成了独立的协议标准。WebSocket通信协议在2011年12月11日,被RFC 6455 - The WebSocket Protocol定为标准。WebSocket,即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全双工通信标准。其中,WebSocket 协议由IETF定为标准,WebSocket 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由W3C定为标准。
由于是建立在HTTP基础上的协议,因此连接的发起方仍是客户端,而一但确立WebSocket通信连接,不论服务器还是客户端,任意一方都可直接向对方发送报文。
WebSocket协议的主要特点:
- 推送功能:支持由服务器向客户端推送数据的推送功能。这样,服务器可直接发送数据,而不必等待客户端的请求。
- 减少通信量:只要建立起WebSocket连接,就希望一直保持连接状态。和HTTP相比,不但每次连接时的总开销减少,而且由于WebSocket的首部信息很小,通信量也相应减少了。
- 为了实现WebSocket通信,在HTTP连接建立之后,需要完成一次“握手”(Handshaking)的步骤。
- 握手请求:为了实现WebSocket通信,需要用到HTTP的Upgrade首部(升级为其他协议)字段,告知服务器通信协议发生改变,以达到握手的目的。Sec-WebSocket-Key字段内记录着握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键值。Sec-WebSocket- Protocol字段内记录使用的子协议。子协议按WebSocket协议标准在连接分开使用时,定义那些连接的名称。
- 握手响应:对于之前的请求,返回状态码101 Switching Protocols的响应。Sec-WebSocket-Accept的字段值是由握手请求中的Sec-WebSocket-Key的字段值生成的。
- 成功握手确立WebSocket连接之后,通信时不再使用HTTP的数据帧,而采用WebSocket独立的数据帧。
HTTP/2.0
- 详见其他博主文章详解,点击查看。
Web服务器管理文件的WebDAV
WebDAV(Web-based Distributed Authoring and Versioning,基于万维网的分布式创作和版本控制)是一个可对Web服务器上的内容直接进行文件复制、编辑等操作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它作为扩展HTTP/1.1的协议定义在RFC4918。
使用HTTP/1.1的PUT方法和DELETE方法,就可以对Web服务器上的文件进行创建和删除操作。可是出于安全性及便捷性等考虑,一般不使用。
关于为webDAV新增的方法和状态码等参考其他博主文章,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