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外企,当时抱着“逃离”上海的想法去了二线城市的分公司,但是管理文化氛围跟总部几乎都是一样的,这份工作经历对我后面的工作不论是做事风格、习惯上还是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影响。后面陆续进入国企,民企,再进入初创公司,从公司规模上可以说各种类型的都有过体验。下面从环境因素,平台效应因素等几个角度说说自己的感受。
1. 环境因素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还是很重要的,不论是大家熟知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还是令我们中国人挤破脑袋的“学区房”现象,都说明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公司与大公司的环境差异首先体现在人员的素养、水平上。大公司的准入门槛相对高一些,所以人员的素质、水平也相对要高一些,如果你周围牛人比较多的话,跟牛人待久了,你也可能慢慢就步入牛人之列了——“近朱者赤”。而小公司,尤其是初创公司,为了尽快招人干活,往往人员的素质、水平会良莠不齐,你可能很难找到一个各方面让你信服,想跟着他学的真正的“牛人”。
其次在制度、流程规范上。大公司在制度、流程、规范方面相对健全完善,不论是人事管理还是日常合作分工都比较明确,你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因为都给你安排好了),处理什么事情应该找谁,都有章可循,有人可找。而在小公司,可能很多人感觉的就一个字——“乱”,人员职责、分工、权限没有明确定义,没有人引导,不知道在什么阶段应该干什么,或者怎么干,明明是个小兵,老板却恨不得你是个全才,啥事都希望你能搞定。有人把在大公司工作比喻是做一颗螺丝钉,而觉得在小公司才能锻炼综合能力,但我觉得在一定的阶段,螺丝钉似的工作才能让你在专业能力上面得到更大的提升,而小公司所谓的综合能力,往往演变的是“打杂”能力,老板为了节约成本,充分发挥(压榨)每个人的能力(价值),往往一人要分饰多角,比如做人事的既要管招聘,又要管行政,甚至还可能被拉去监督项目进度,很难让你在一个专业的领域深度成长。
再次在产品规模上,大公司产品的日活规模可能少则上百万,多则上亿,不论是在技术实现还是产品运营上,都需要较高的要求与水准,你在其中能学习的技能与套路是小公司日活几千或几万的产品规模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