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修改项目的默认端口号:bin/www文件
var port = normalizePort(process.env.PORT || '9080');
2、安装第三方模块
(1)安装nodemon模块:监视服务器端程序是否修改,若修改了会自动重启
a、安装指令:npm install nodemon
b、在package.json修改以下配置:
"scripts": {
"start": "nodemon ./bin/www"
}
(2)使用nodemon模块运行项目:npm start
3、自定义路由中间件
(1)路由中间件:是用来响应客户端的http请求
(2)创建步骤:
第一步:导入express模块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第二步:使用express模块创建路由器router
const router = express.Router()
第三步:创建响应模块
router.请求方式(get/post)('客户端请求时的地址',(req,res)=>{})
第四步:导出路由器router
module.exports = router
(3)响应客户端请求的业务模块
get(path,callback)
参数path:是字符串,代表客户端请求时的地址
参数callback:回调函数
(4)响应对象res的常用方法
res.send(参数):参数可以是字符串,也可以是json格式的对象。参数值会发送给客户端
res.json({}):参数是json格式的对象
(5)在app.js文件中对自定义的路由中间件进行配置
第一步:导入自定义的路由文件
var employeeRouter = require('./routes/employee'); //导入自定义的路由文件
第二步:配置自定义的路由路径
app.use('/employee',employeeRouter); //配置自定义的路由路径
强调:路由路径的拼接:
http://127.0.0.1:8089/employee/all
路由路径拼接时注意的问题
(1)’/‘:表示服务器的根目录。当前服务器的根是http://127.0.0.1:8089
(2)拼接:http://127.0.0.1:8089 + app.js文件中配置的路径 + 路由文件中的路径
4、前后端交互
(1)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get请求同时向服务器传递参数
(2)在服务器端接收客户端用get方式发送的参数
req.query.参数名
(3)服务器端接收客户端用post方式发送的参数:
req.body.参数名
5、Express项目中的跨域设置:在服务器端进行跨域设置——cors方式
(1)在服务器端安装cors模块
npm install cors
(2)在app.js文件中进行跨域配置
//导入cors模块
var cors = require('cors');
//在app中应用cors模块
app.use(cors())
6、服务器向客户端响应json格式的数据
课堂练习:
服务器端:用数组保存了5个学生的信息,将保存学生信息的数组响应给客户端
客户端:使用jquery的ajax方法获取服务器响应的数据后显示在页面表格中
问题:
(1)路由地址的拼接:
http://localhost:8089/students/students
(2)跨域模块cors的配置顺序:必须是路由路径设置之前进行配置
(3)模块化:导出、导入时要注意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