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8计算机网络
文章平均质量分 88
岑梓铭
励志要上暨南大学人工智能研究生的小白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计算机网络第四章(4)——网络层《无分类编址CIDR、路由聚合》
IPV4哪怕划分了子网,依旧要不够用了,全世界人口越来越多.......;IVP6有还没有发明好;所以【CIDR】就是介于原始IPV4 ~ IVP6之间过渡的一个技术,能够让IPV4互联网接着增长。原创 2025-07-23 15:26:31 · 638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网络第四章(3)——网络层《IPV4(子网划分、子网掩码)》
(本人根据自己的总结叫豆包整理的)注意,ARP协议主体是路由器,他只是用于在数据链路层通过IP地址来寻找MAC地址。原创 2025-07-21 22:35:49 · 663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网络第四章(2)——网络层《IPV4(地址表示形式、协议格式、地址分类)》
那么IP地址一开始最早是以【IPV4】的形式存在IPV4是由4个字节(32个bit)的二进制代码表示的每个字节的二进制数用10进制表示,于是便有了人们常见的192.168.1.1这样ip地址(不会二进制转换十进制的看下图自行理解)原创 2025-07-16 16:13:06 · 976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网络第三章(6)——数据链路层《网桥&交换机》
我个人觉得如果你不抠细节,也不想学它,你只想弄明白它和【中继器】、【集线器】这些东西有什么区别的话,那你可以把。先回顾一下【集线器(冲突域)】和【交换机(广播域)】概念。因为不是考纲要点,但是为了后续知识点还是稍微理解一下。【高配版集线器、低配版交换机】原创 2025-07-11 18:45:48 · 336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网络第三章(5)——数据链路层《广域网》
本文概述了广域网(WAN)的相关概念和协议。广域网涉及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采用分组转发技术和网状拓扑结构。重点讲解了PPP协议的特性:数据链路层协议、全双工支持、多网络层协议兼容、有连接但不可靠、面向字节传输等。同时简要对比了HDLC协议与PPP的不同之处,如HDLC采用面向比特的可靠传输。摘要涵盖了WAN的基本概念和两种主要协议的核心特征。原创 2025-07-11 17:33:00 · 327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网络第三章(4)——数据链路层《局域网》
令牌环网技术(也属于【有线局域网】)IEEE802.3以太网技术802.3以太网又可以理解是【有线局域网】IEEE802.11无线WIFI技术802.11又可以理解为【无线局域网】,又叫【WLAN()】要点图片放大才看得清。。。。区别我往期的大量文字的文章,这章的知识点需要有思维导图或表格来理解更加深记忆,而且我也懒得写那么多字,你们也懒得看,所以我基本用图来展示!!!!原创 2025-07-08 21:43:53 · 1185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网络第四章(1)——网络层《概念》
提示:【网络层】也被叫做【网际层】原创 2025-07-01 16:53:36 · 719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网络第三章(3)——数据链路层《介质访问控制》
简言之,就是解决之前学拓扑结构的总线型【总线争用】问题【介质访问控制】又叫【媒体接入控制】,英文都是【MAC】原创 2025-06-24 22:25:51 · 630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网络第三章(2)——数据链路层《流量控制和可靠传输》
发现一个帧里的发现并解决重要!!!注意了!!根据【有线】和【无线】2种信道,数据链路层会分别向上提供【不可靠传输服务】和【可靠传输服务】有线的以太网(像IEEE802.3、CSMA/CD)通常误码率极低无线网络(像IEEE802.11、CSMA/CA)容易受到干扰、误码率大。原创 2025-06-21 22:40:34 · 1052 阅读 · 5 评论 -
计算机网络第三章(1)——数据链路层《概念、组帧、差错控制》
注意:这4种不同的组帧方法是对应不同协议的规定,那么其中【HDLC】和【PPP】这两协议使用的是【零比特填充法】还有:1、因为【零比特填充法】在硬件层面实现得更简单,所以【零比特填充法】优于【字节填充法】;2、因为【字符计数法】易错、【字节填充法】复杂又难兼容,所以目前常用的是【零比特填充法】和【违规编码法】原创 2025-02-10 12:38:15 · 1312 阅读 · 0 评论 -
计网第二章(2)——物理层《编码和调制》
,常见的就是【光猫】(四级、考研的单词词汇里有:optical modem,当时我一直不知道modem调制解调器是啥玩意,每次都跳过不背)前一章我们学了《通信基础》,里面讲了计算机网络里传输数据的形式是【信号】,信号又分为【数字信号】(离散的)、【模拟信号】(连续的)那么就可以记住,凡是一个时间周期中间不变的,就考虑是不是:【不归零编码(NRZ)】和【反向非归零编码(NRZI)】对于用来 “编码”和“解码” 的 “交换器”和“反交换器”,我们也可以叫 “那么,“编码” 跟 “解码” 就是针对【二进制和。原创 2025-01-15 18:13:16 · 852 阅读 · 0 评论 -
考研408《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第一章(1)《概述》
简单来说就是把多个计算机联系起来,共享数据我们要研究什么??要研究的就是数据如何通过网络正确的从A传送到B那么这些只是我的简单概念,教科书的正式概念是:【一个将众多分散的、自治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软件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这就比较详细,比如【众多分散的、自治的计算机系统】的意思就是比如一个手机坏了,并不影响别的手机或电脑里的网络信息;通信设备】就是路由器、5G基站这些,【线路】就是wifi、5G这种无线线路 或者 网线这种有线线路。原创 2024-09-25 20:47:19 · 1563 阅读 · 0 评论 -
考研408《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第一章(2)《网络数据交换形式3大类》
数据传输的发展历史:有三种方式人们借鉴于作用在网络数据传输上:【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电路交换实现了人们电话通信,使用的是实际物理上的线路连接,各个地方有专门的大型线路连接机器,A想打给B就要先拨号到接线中心,接线员问他打给谁,然后再分配路线连接上B。电报机诞生,数据也诞生一种新的形式————【报文】报文转发用到的思想就是————【存储转发】【存储转发】:把传送的数据单元先存储进中间节点,再根据目的地址转发至下一节点。每个节点拥有内存来存储各个信息【分组交换】是在【报文交换】的基础上改进,是目前原创 2024-11-29 16:42:32 · 1575 阅读 · 0 评论 -
考研408《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第一章(3)《计算机网络分类》
然后每传完一次,这个Token令牌就会按环形的顺序传下去,这就解决了 “总线争用” 问题,大家都有平等的传输的机会。数据采用“广播式”传输,但是有 “总线争用” 问题,因为同一时间A对C的传输会占用整个网络线路,导致B无法跟别的主机传输。采用“点对点”传输,每个主机独占一个对应的路线,中间由“以太网交换机”连接,这就不存在“总线争用”问题。上是:“星型的”,因为【总线结构】的代表【集线器】就是“星型的”看下图即可,灰色的不重要,【广域网】和【局域网】是重点!采用“点对点”传输,并且!上:是 “总线形结构”原创 2024-11-29 17:39:04 · 700 阅读 · 0 评论 -
考研408《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第一章(4)《计算机网络性能》
打开我们的任务管理器,可以看到你当前使用的网络(不管是以太网还是WiFi)会显示两个东西:“发送速率”、“接收速率”我们不管是用一条物理线路连接、交换机、WiFi、蓝牙,这都是代表一条【通信线路】然而一条【通信线路】有两条【信道】【发送信道】和【接收信道】;≠!!!可以看到【发送信道速率】和【接收信道速率】都不一样。原创 2024-11-30 20:44:19 · 2000 阅读 · 0 评论 -
考研408《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第一章(5)《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
“分层”的设计思想就是将庞大复杂的一堆事情,分而治之,拆分成若干局部较小的事情,分到各个层级完成各自的功能比如快递网络的例子那么计算机也要实现很多复杂的功能:就需要分层来完成一个合理的分层结构需要做到这几点:用我们开发的经验举例:JAVA里有很多抽象接口,里面的抽象方法都是没有内容的,它只是规定了这个方法是做什么的;或者我们前端、后端框架都有规定好的一致的项目结构,但是里面的内容还得每一个程序员自己实现,而不是框架一开始就写好内容的,这些都只是一个抽象的规定协议实体就是每一层的 “软件+硬件”。不同机器之间原创 2024-12-02 22:09:57 · 1434 阅读 · 0 评论 -
计网第二章(1)——物理层《基础概念(包括传输介质)》
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屏蔽了底层的传输媒体的差异,让数据链路层只需要关心自己层的协议和服务,不需要关心具体的传输媒体那么简单来看,传输媒体就是两大类:【导引型传输媒体】(有线的) 和【非导引型传输媒体】(无线的)然后物理层的协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关注:(简单介绍,后面会细说)【传输介质】这个知识点主要探讨【传输介质】和【物理层接口】两个东西,通俗的说就是用来传输网络数据的有线、无线的工具,还有计算机设备来接这些工具的那个“口子”,就相当于你手机充电的“Type-C充电线” 和 “手机Type-C接口”那么传输介质又原创 2025-01-15 16:45:46 · 1077 阅读 · 1 评论 -
计网第二章(1)——物理层《通信基础》
【教学模型】因为现如今主流模型都是TCP/IP模型,然后TCP/IP模型的“网络接口层”定义很模糊,但是OSI模型对应这块的“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定义很清晰明确,所以考试教程上会把二者结合,用下面这种【教学模型】来讲解。原创 2024-12-10 19:07:02 · 942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