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种草》这本书,这本书是由小红书营销实验室和三节课早期合伙人于冬琪联合创作的种草营销方法论书籍。
书中有张图阐述了人们的参与动机从何而来,作者给出了从低到高的5个层次,分别是:获得利益、表达欲、社交影响力、参与感和公共价值。
这张图对我触动很深,这5个层次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用到的各类产品中都能找到影子。同时这张图也触发了我的一些粗浅理解,简单在这里分享下。
1.回馈驱动-获得利益
为什么很多B2B平台的评价功能普遍做的不好,但B2C平台的评价却大多都能做的不错,比如京东商城中这款玻汾黄盖53度的白酒可以获得300万+的评价。
个人认为评价可获得京豆是最大的原因,京豆可以在支付时抵现,而带图片或视频的优质评价还可以获得双倍或更多的京豆,用户参与门槛又不高,又能获得物质反馈,所以用户的参与动机就比较强烈了。
问题来了,为何B2B平台的评价功能普遍很少人使用?这个我之前的文章《所有B2B从业者都会遇到的9个问题》里面有讲过,简单来说B2C平台用户评价赚的积分是自己的,而B2B平台下单人员获得的积分很多不是自己的,所以动机和意愿就不强了。
2.情感驱动-表达欲
很多人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沉闷内向,但在网上特别是抖音微博小红书以及视频APP里面却特别爱发弹幕点赞评论,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情感宣泄释放表达欲。
现实工作中少说少错,但在互联网冲浪的时候,用户却可以通过发送评价/评论、弹幕来宣泄和释放自己的情绪,如兴奋、感动、惊讶、愤怒等。
3.社交影响力
我特别喜欢微信公众号的这句slogan: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现在这个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KOL或名人。每个人都可以打造出自己的个人品牌IP,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和影响力。
擅长文字输出的可以在知乎和公众号写内容,擅长视频的可以去抖音或视频号,擅长图文的可以到小红书。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持续输出优质内容,在特定领域树立自己的专业形象和个人品牌,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自己。进而扩大自己社交圈子和影响力。
4.参与感
说到参与感就不得不提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参与感》这本书,国内参与感做的最好的公司,小米应该是可以排入前3的。
当个体有机会参与到与相关的决策过程中时,会让用户感觉自己对事情有更大的掌控权和影响力,从而增强参与感,比如小米MIUI早期的各个功能都是米粉投票决定的。
参与感其实是一种自我实现驱动,即我的参与能带来好的改变和影响,利他,能让群体或他人变得更好。
比如前段时间火爆网络的肥娟开店事件,天南海北的热心网友全程参与,出谋划策,旨在希望自己的建议能让老板生意变得更好,能激励一波心怀爱心的正直商家。
5.使命感驱动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是阿里巴巴的使命。
基于这一使命,阿里巴巴推出了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降低了中小企业开展线上业务的门槛,让他们能够以较低成本接触到全球消费者。推出了支付宝,解决线上交易的信任和支付问题。
虽然马云和他的蚂蚁金服近些年风评欠佳,但这都无法摸灭马云对中国乃至全球电子商务繁荣做出的巨大贡献。有些网友可能会说没有马云我们还有京东和PDD,但马云加速了电商繁荣的进程。
以上。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