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中国联通——在融合与重组中不断壮大的网络力量
在中国电信运营商的版图中,中国联通的成长史尤为独特,它是一部不断融合、重组与创新的历史。从最初打破垄断的“挑战者”,到历经多次重大整合,中国联通的骨干网络也因此承载了更为复杂的“基因”与演进路径。如今,中国联通以其独特的双网架构和前瞻性的CUBE-Net战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力,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着重要力量。
相较于中国电信一脉相承的ChinaNet,中国联通的骨干网历史更像是一部“多源汇流”的融合史。理解其骨干网的现状与未来,必须回溯其复杂的“家谱”,探寻那些曾经独立存在,后又融入联通体系的网络印记。本篇将带您梳理中国联通骨干网的演进脉络,解析其核心网络架构,并展望其在算力时代的技术创新与战略布局。
中国联通:融合创新的网络力量
一、多源汇流:联通骨干网的复杂“家谱”
中国联通骨干网的“家谱”之所以复杂,源于其发展历程中多次吸纳合并了其他网络运营商的资源。在探究其当前双网架构之前,有必要了解几个关键的“源头”:
1、原中国联通UNINET (165网/AS4808):
- 成立于1994年的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老联通),是为了打破当时电信市场的垄断而设立的。其建设的骨干互联网被称为UNINET,早期也被称为“165网”(因其拨号上网接入号)。AS号为AS4808。UNINET是中国联通最早的全国性IP骨干网,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2、原中国网通CNCNET (AS9929) 与 CHINA169 (AS4837的一部分源头):
- 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老网通/小网通)成立于1999年,由中国科学院、广电总局、铁道部、上海市政府四方共同发起组建,旨在建设和运营国家高速信息示范网(NCFC项目成果的商业化延伸)。其建设的骨干网被称为CNCNET (China Netcom Network),拥有独立的AS号AS9929。CNCNET以其先进的技术理念和较高的网络质量在当时备受瞩目。
- CHINA169网的早期归属: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今天熟知的联通骨干网China169 (AS4837),其部分历史渊源也与“老网通”及后续的“新网通”有关。
3、原吉通通信GNET (AS4509):
- 吉通通信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之一,其骨干网为GNET (AS4509)。吉通通信后来在电信业重组中被并入网通集团。其网络资源和AS号也随之整合。
这些不同来源的网络,在后续的电信业大重组中,其技术、资源和AS号都经历了复杂的整合与演变,共同构成了今天中国联通骨干网的“基因库”。
联通骨干网的早期源流
二、重组与整合:新联通的网络格局形成
中国电信行业的两次大规模重组,对中国联通骨干网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 2002年电信“南北分家”:新网通成立与CHINA169网的整合
- 背景: 2002年,中国电信业实施了著名的“南北分家”重组。原中国电信的北方10省(区、市)固定通信网络资产划拨出来,与原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小网通)、吉通通信公司合并,组建了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新网通/大网通)。
- CHINA169网的归属与发展:
- 原中国电信的公众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163网) 在这次重组中,其北方部分的网络资源和用户随之划归新网通。新网通在此基础上,整合了原吉通的网络资源,并继续运营和发展这部分公众互联网,形成了我们后来熟知的CHINA169网。
- AS号的演变: CHINA169网的核心AS号为AS4837。这个AS号最初属于吉通通信,后随吉通并入网通集团,并成为CHINA169网的主要标识。
- 新网通同时继承并发展了原小网通的CNCNET (AS9929),主要面向政企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
2. 2008年联通与网通合并:新联通诞生,双网格局确立
- 背景: 2008年,为推动全业务竞争和3G发展,中国电信业再次进行重组。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老联通)与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新网通)合并,成立了新的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新联通)。
- 网络整合结果:
- 原联通的UNINET (AS4808) 与原网通的CHINA169网 (AS4837) 进行了深度整合。最终,AS4837 (CHINA169) 成为了新联通公众互联网骨干的主要承载网络和AS标识。原AS4808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或被整合。
- 原网通的CNCNET (AS9929) 则在新联通体系内继续发展,演变为主要面向政企客户的精品承载网,即后来的中国联通产业互联网CUII (China Unicom Industrial Internet),也被内部俗称为“联通A网”或政企精品网。而CHINA169网则相应地被称为公众互联网。
经过这两次关键的重组与整合,中国联通形成了以CHINA169 (AS4837) 和CUII (AS9929) 为核心的双骨干网并行运营的格局。
中国联通骨干网重组整合历程
三、双网架构解析:China169 (AS4837) 与 CUII (AS9929)
目前,中国联通的骨干网主要由两张物理和逻辑上相对独立的全国性IP网络构成,它们各自拥有独立的AS号,服务于不同类型的用户和业务需求。
1. China169 (AS4837):公众互联网骨干
- 定位与功能: China169是中国联通的公众互联网骨干网,主要承载普通宽带用户、移动互联网用户(2G/3G/4G/5G的PS域数据业务)、以及大量中小企业和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ISP)的互联网接入和数据交换。它是联通体系内规模最大、用户数量最多的网络。
- 网络特点与优化:
- 覆盖广泛: 覆盖全国所有省市,拥有大量的接入节点和丰富的带宽资源。
- 路由特征与优化: 由于历史原因(继承了原网通北方和原联通南方的网络基础),China169在不同区域(特别是南北方)的路由策略、网络质量和互联互通情况可能存在一定的历史差异。中国联通持续通过引入AI流量调度等技术手段,逐步优化全国网络,改善路由效率,例如在部分关键路径上实现了南北时延降低约30%的成效,提升公众互联网用户的整体体验。
- 主要用户: 个人家庭宽带用户、手机上网用户、普通企业互联网专线用户等。
- AS号:AS4837
2. CUII (AS9929):中国联通产业互联网 / 政企精品网
- 定位与功能: CUII (China Unicom Industrial Internet),其前身为网通时代的CNCNET,现已升级为中国联通的政企精品网。它主要面向政企客户、金融机构、大型企业以及对网络质量有较高要求的互联网业务(如高端IDC、云计算、国际业务等)提供精品承载服务。CUII通常提供更低的时延、更小的抖动和更高的可靠性保障。
- 技术升级与服务扩展:
- SDN/NFV全面虚拟化与智能化: CUII已完成全域SDN改造,基于SDN(软件定义网络)和NFV(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实现了网络的全面虚拟化和智能化调度。通过“存量业务逆向解析”等技术突破,有效提升了业务开通效率和网络运维的灵活性,为工业互联网等复杂场景提供了有力支撑。
- 融合产品创新: 依托虚拟化和智能化能力,CUII能够提供如云联网、云组网等灵活的融合产品,满足企业上云、多分支组网等复杂需求,特别是在金融专网等高价值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
- 网络架构: 网络结构相对扁平,核心节点间的连接更为直接,以保证服务质量。
- 服务对象: 政府部门、金融行业、大型跨国企业、高端互联网公司、云计算服务商等对网络性能和服务等级协议(SLA)有严格要求的客户。
- AS号:AS9929
3. 联通国际 (AS10099 / China Unicom Global) 与全球服务
- 中国联通国际有限公司(China Unicom Global, CUG)负责联通的国际业务,其运营的国际网络AS号为AS10099。
- 国际协同与高品质服务: 联通国际网络与CUII (AS9929) 政企精品网深度协同,为跨境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国际专线、MPLS-VPN、云服务接入(如连接全球主流公有云)等解决方案,确保国际业务的稳定性和优质体验。
- 全球算力节点布局与服务: 配合算力网络战略,中国联通也在积极布局海外算力节点。例如,其2023年投入运营的沙特阿拉伯吉达节点,可为中资企业出海及当地企业提供云连接、数据中心托管、跨境金融低时延专线等服务;在秘鲁等地的节点也在积极拓展服务能力。
- 线路组合:
- 普通169出口 (AS4837 -> 国际对等AS): 公众互联网国际访问路径。
- CUII/政企精品网出口 (AS9929 -> 国际对等AS,或经AS10099): 提供更优质的国际访问体验。
这种双网并行的架构,结合持续的技术升级和国际业务拓展,使得中国联通能够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差异化的网络服务,既满足了海量公众用户的普遍接入需求,也保障了高价值政企客户的精品网络体验。
中国联通双骨干网架构与全球服务
四、技术与战略前瞻:CUBE-Net 3.0、算力网络与战略转型
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和新兴技术的挑战,中国联通积极推动其骨干网向智能化、云化、融合化方向演进,并明确了其作为科技服务公司的战略定位。
4.1 CUBE-Net 3.0:从网络架构到数字基础设施
中国联通的网络转型战略已演进至CUBE-Net 3.0。该战略于2021年正式发布,其定位也从最初的网络架构演进为“面向数字经济的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CUBE-Net 3.0不仅继承了敏捷、开放、弹性和智能的核心理念,更赋予了三大新定位:
- 数字基础设施型“新网络”: 强调网络作为数字经济的底座作用。这包括融合5G/F5G(第五代固定网络)的泛在千兆连接能力,基于IPv6+的环境感知与智能路由,以及内嵌于网络中的AI计算能力,共同构建起“联接力+计算力”的双引擎。
- 确定性智能“新服务”: 聚焦提供可预期、高质量的融合业务体验。通过算网一体化架构和云光协同技术,为关键业务(如工业控制、远程医疗、金融交易)提供低时延(例如支撑“西训东推”场景下3000公里级别无损数据传输)、高可靠的确定性网络服务。
- 云网边端业“新生态”: 推动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对内,整合接入网、传输网、核心网以及算力资源,实现统一编排和高效利用;对外,联合云服务提供商、应用开发者、行业用户等,形成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
为实现这一目标,CUBE-Net 3.0深度融合了前沿技术,并提出了十大技术特征,关键特征包括:
- 柔性带宽 (Flexible Bandwidth): 根据业务需求弹性调整带宽,实现按需分配。
泛在连接 (Ubiquitous Connection): 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的多维连接能力。
确定性服务 (Deterministic Service): 为工业级应用提供可保障的低时延和高可靠性。 - 云原生架构 (Cloud-Native Architecture): 网络功能采用容器化、微服务化部署,提升敏捷性和可扩展性。
- 智能原生 (AI-Native): 将AI能力内植于网络各层面,实现网络的自配置、自优化、自愈合,迈向“自动驾驶网络”。其核心是构建“云网大脑”,通过AI驱动的智能编排、数字孪生网络等技术,提升网络运营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 链原生 (Blockchain-Native): 探索通过区块链技术增强网络的可信度,构建可信数据交换和价值交换网络,例如在算力资源交易、数据要素流通等场景的应用。
- 安内生 (Security-Native): 实现云网芯一体化的内生安全能力,例如推广零信任架构、构建可编排的安全服务链,为数字业务提供端到端的安全保障。
- 深融合 (Deep Convergence): 推动CT(通信技术)与IT(信息技术)、OT(运营技术)的深度融合,例如在工业互联网场景中,通过5G+算力网络的协同,提供端到端的确定性服务和解决方案。
中国联通CUBE-Net 3.0:智能数字基础设施
4.2 算力网络(AINet)与“东数西算”实践
八大国家算力枢纽节点
在“东数西算”国家战略背景下,中国联通将算力网络(AINet) 作为其核心发展方向,致力于打造“联接+感知+计算+智能”的算网一体化服务。
- “5+4+31+X”梯次算力布局与规模: 中国联通已建成“5(国家级核心枢纽节点)+4(区域级骨干枢纽)+31(省级节点)”的核心算力布局,并已在全国超过200个城市实现“一市一池”的算力资源覆盖,总计部署机架规模超过40万架。同时,在网络边缘部署了超过600个边缘计算节点(MEC)。规划到2025年,其智算总规模目标超过17 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以支撑AI训练和推理的全场景需求。
- “东数西算”实践与骨干网支撑:
- 绿色节能创新: 在青海三江源国家大数据基地,中国联通建设了“绿电直供+算电协同”的零碳数据中心园区;在宁夏中卫,通过“闽宁云”等创新技术,优化东西部算力资源的协同调度,部分跨区域任务调度时延已降至毫秒级。
- 高效调度能力突破: 自主研发的“星罗”算力智能调度平台,荣获2024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领先科技成果奖”(例如其在支撑大规模AI模型训练方面的卓越表现)。该平台具备“通算+智算+超算”异构算力的混合调度能力,能够实现跨地域、跨资源池的算力毫秒级智能调度与匹配,有效支持“东数西算”、“中训边推”(中部节点训练模型、边缘节点进行推理)等复杂应用场景。
- 骨干网的关键作用: 高速、智能、安全的骨干网是实现算力高效调度和算网一体化服务的基础。
联通“星罗”先进算力调度平台
4.3 全光底座与IPv6+创新
为支撑算力网络的高效运行,中国联通持续夯实其网络基础,特别是全光网络和IPv6+技术的创新应用。中国联通发布的《算力时代全光底座白皮书》等文件,明确了其发展方向:
- 超宽全光网: 规模部署基于400G/800G技术的ROADM(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全光网络,构建超大带宽、超低时延的骨干传输能力,实现“IP+光”的深度融合与协同调度。这为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之间的数据高速、海量、低时延互联提供了坚实基础。
- SRv6技术引领: 积极推动SRv6(Segment Routing over IPv6)在骨干网的规模部署和应用。SRv6以其强大的网络可编程能力、路径显性化和业务快速开通等优势,能够为算力业务提供灵活的路径定制、SLA保障和差异化服务,是实现算网一体化智能调度的关键技术之一。中国联通已完成全球首例基于SRv6的3000公里无损数据传输(RoCE)验证,为大规模、长距离算力高效流动提供了关键技术保障。
- IPv6+持续演进: 在IPv6规模部署的基础上,持续推动APN6(IPv6+应用创新)、网络切片、随流检测等IPv6+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升网络的智能化、自动化和业务感知能力。
4.4 战略转型: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国家队
中国联通已明确其新定位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国家队、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主力军、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排头兵”,并聚焦“大联接、大计算、大数据、大应用、大安全”五大主责主业。
这一转型意味着其骨干网不仅要提供基础的连接服务,更要成为承载和赋能各类数字化、智能化应用的核心平台。
- 大联接: 持续夯实5G、千兆光网、物联网等基础连接能力,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的泛在连接网络。
- 大计算: 大力发展以智算为核心的算力服务。其“联通云7.0”采用“一云五平台”架构(包括云原生平台、智算平台、数据平台、行业应用平台、安全可信平台),致力于打造“算网为基、数智为核”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据报道,中国联通2024年智算业务签约金额已超260亿元人民币。
- 大数据: 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提供数据治理、数据分析、数据安全等服务。
- 大应用: 面向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提供丰富的行业解决方案。在AI领域,中国联通推出了以“元景”为代表的大模型体系,已在工业质检(如缺陷识别)、智慧城市(如政务热线智能应答)、医疗、金融等超过40个行业场景中落地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 大安全: 构建云网数服一体化的内生安全体系,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例如,其“墨攻”安全平台已在众多政企客户中落地,提供态势感知、威胁防护、安全运营等服务;并成立了服务于超大城市的数字安全运营中心,提升城市级安全防护能力。
五、小结:中国联通以双网协同和创新战略应对市场挑战
中国联通的骨干网发展史,是一部在不断重组与市场竞争中砥砺前行的奋斗史。其独特的China169 (AS4837) 公众互联网与CUII (AS9929) 政企精品网双网并行架构,是历史演进和市场选择的共同结果,使其能够为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差异化、高质量的网络服务。
面向未来,中国联通依托CUBE-Net 3.0的创新架构、强大的算力网络(AINet)布局以及坚实的全光底座与IPv6+创新,正积极推动其骨干网向更高带宽、更低时延、更智能敏捷的方向发展。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战略转型,中国联通致力于构建一个能够有力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千行百业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努力打造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第一算力引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巩固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预告】下一篇内容: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聚焦中国移动。作为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在固网宽带和骨干网领域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其CMNET (AS9808) 是如何从移动数据业务的承载网,快速成长为覆盖全国、连接全球的重要骨干力量?其IP专用承载网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敬请期待《后发先至:中国移动CMNET的快速扩张与IP专网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