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面向对象系统的行为建模与UML发展探究
1. UML兼容开发流程框架
在软件开发领域,传统的OMG流程工作组白皮书通常通过项目配置文件进行离线定制,这些配置文件会反映组织文化、行业领域和技术类型等因素。配置文件的概念固然有其价值,但本文所探讨的面向对象框架能在更细粒度的层面上实现流程定制,使开发过程能够根据实际解决的各种问题进行即时调整。
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将软件开发和管理工件建模为具有构造函数和质量保证方法的对象,并赋予一系列特定属性。与基于任务和可交付成果的传统规范相比,面向对象的开发过程规范更加简单且一致。
2. 系统建模的主要方法
多年来,高级系统建模主要有结构化分析(SA)和面向对象(OO)两种方法,它们在初始概念和发展历程上大约相隔十年。
-
结构化分析(SA)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由De Marco、Yourdon等人提出。它基于将经典过程式编程概念提升到建模层面,并使用图表进行系统建模。通过功能分解和信息流动来描述系统结构,采用分层数据流图进行展示。在系统行为建模方面,20世纪80年代中期,多个方法学团队(如Ward/Mellor、Hatley/Pirbhai以及Statemate团队)为基本SA模型引入了状态图或更丰富的状态图语言,为每个功能关联一个状态图或状态表来描述其行为。这种行为建模对于嵌入式、反应式和实时系统尤为关键。1987年,I - Logix的Statemate成为首个支持高级模型可执行性和代码合成的商业工具。
-
面向对象(OO)建模 :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