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 前言
JavaScript 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面向过程编程的,但是也有面向对象编程的情况。那么我们知道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这两种编程思想的区别吗?
(1)面向过程编程
面向过程编程(Procedural Programming)是一种编程范式,它强调程序的执行流程,通过一系列函数或过程的调用来完成任务。面向过程编程以“如何做”为核心,将问题分解成一系列步骤,每个步骤由一个函数或过程来实现。
特点:
- 关注解决问题的步骤和过程。
- 程序由一系列顺序执行的函数或过程组成。
- 数据和函数相对独立,函数主要对操作的数据进行处理。
(2)面向对象编程
面向对象编程(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OOP)是一种编程范式,它以“对象”为核心,通过封装、继承、多态等特性来组织代码。OOP将数据和操作数据的方法封装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实体——对象。
特点:
- 强调对象的概念,对象具有属性和方法。
- 通过封装、继承、多态等特性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可复用性和可扩展性。
- 程序由多个对象之间的交互来完成任务。
2. 封装性
封装是面向对象思想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js中面向对象可以通过构造函数实现封装,通过构造函数创建的对象是彼此独立,互不影响的。
// 构造函数 公共的属性和方法封装到 Star 构造函数中,每个实例都可以访问这些属性和方法。
function Star(name,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this.sing = function (song) {
console.log(song)
}
}
const a = new Star('张三', 18)
const b = new Star('李四', 20)
console.log(a.sing === b.sing) // false
虽然构造函数方法很好用,但是存在浪费内存的问题
浪费内存问题的说明
比如上述的 Star 构造函数中有一个方法 sing, 通过 a 和 b 分别来调用这个方法,按道理它们调用的都是同一个对象中的方法,应是一样的,a.sing === b.sing
结果却是 false。
原因是 sing 这个属性是复杂数据类型,第一次 new 时,会在栈中存的是地址,第二次 new 时,存的也是地址,两次的地址是不同的。
所以由上述可知,两个实例的对象,调用的 sing 方法的代码是一模一样的,却反复开内存,所以会存在内存浪费的现象,那么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将介绍原型对象来解决这个问题…
3. 原型
3.1 原型对象
每一个构造函数都有一个 prototype 属性,指向另一个对象,所以我们也称为原型对象。
这个原型对象可以挂载函数,所以我们对象实例化就不会多次创建原型上的函数了,节约内存。我们可以把那些不变的方法,直接定义再 prototype 对象上,这样所有的实例就可以共享这些方法了。
Star.prototype.dance = function () {
console.log('跳舞')
}
console.log(a.dance === b.dance) // true
总结:公共的属性写到构造函数中,公共的方法写到原型对象上。
3.2 构造函数和原型中的this如何指向
let that1, that2
function Star(name, age) {
that1 = this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this.sing = function (song) {
console.log(song)
}
}
Star.prototype.dance = function () {
that2 = this
console.log('跳舞')
}
const a = new Star('张三', 18)
a.dance()
console.log(that1 === a) // true 所以构造函数中的this指向实例对象
console.log(that2 === a) // true 所以原型对象中的this指向实例对象
构造函数中的this指向实例对象,原型对象中的this也指向实例对象。
4. 原型对象中的 constructor 属性
每个原型对象都有 constructor 属性,该属性指向原型对象的构造函数。
function Star() {
}
const a = new Star()
console.log(Star.prototype.constructor === Star) // true;
(1)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是,需要在原型上挂载很多方法时,每次都要重复写。
function Star() {}
Star.prototype.sing = function () {}
Star.prototype.dance = function () {}
(2)为了解决上述的麻烦,我们可以这样写。但是按道理原型对象中有constructor属性,但是按照上述这样的写法是,却没有了constructor属性。
function Star() {}
console.log(Star.prototype) // {constructor: f}
Star.prototype = {
sing: function () {},
dance: function () {}
}
console.log(Star.prototype) // {sing: f, dance: f}
(3)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你给原型对象赋值了,找不到它属于哪个构造函数了,我们可以这样解决。
function Star() {}
Star.prototype = {
constructor: Star,
sing: function () {},
dance: function () {}
}
5. 对象原型
在上述的介绍中,可以将一些共享的方法和属性绑定在原型对象身上,那么我们实例化的对象为什么就可以直接用这些属性和方法呢?那就是因为每一个实例化的对象中都有一个属性 __proto__
, 指向构造函数的原型对象,我们称为对象原型。
function Star() {}
const a = new Star()
console.log(a.__proto__) // {constructor: f}
console.log(a.__proto__ === Star.prototype) // true
6. 对象原型中的 constructor 属性
对象原型中也有constructor属性, 也是指向创建实例对象的构造函数。
function Star() {
}
const a = new Star()
console.log(a.__proto__)
console.log(a.__proto__.constructor === Star) // true;
7. 上述总结
8. 原型继承
js中大多数是利用原型对象来实现面向对象的继承性
(1)比如我们创建两个构造函数 Man() 和 Woman()
function Man() {
this.eyes = 2,
this.head = 1
}
const m = new Man()
console.log(m)
function Woman() {
this.eyes = 2,
this.head = 1
}
const wm = new Woman()
console.log(wm)
(2)但是我们能发现不管 man 还是 woman,还是其它…, 这些属性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些属性抽取出来封装成一个对象 Person,给构造函数添加上Person中全局且共享的属性。
// 原型继承
function Person() {
this.eyes = 2
this.head = 1
}
// man
function Man() {}
Man.prototype = new Person()
Man.prototype.constructor = Man
Man.prototype.run = function () {}
const m = new Man()
console.log(m)
// woman
function Woman() {}
Woman.prototype = new Person()
Woman.prototype.constructor = Woman
const wm = new Woman()
console.log(wm)
总结:就是通过父类构造函数来创建对象,里面含有公共的属性和方法,子类构造函数将父类实例的对象直接添加到原型的身上,达到继承的效果(子构造函数.prototype = new 父构造函数)
9. 原型链
每个对象都有一个 __proto__
属性,这个属性指向该对象的原型对象。所有原型链的终点都是 Object.prototype,它是所有对象的原型。而 Object.prototype 的原型是 null。
原型链的查找机制:当我们访问一个对象的属性时,如果该对象自身没有这个属性,那么 JavaScript 引擎会去该对象的原型上查找,如果原型对象上也没有,那么就会去原型的原型上查找,如此层层向上,直到找到一个匹配的属性或到达原型链的末端(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