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们都知道,一个人,如有一技傍身,大抵就可在外头混口饭吃,立身社会了。
所谓一技傍身,这一技,指的是一技之长,无论是技术还是技艺,指的是有一专长或擅长的本领。
一技之长,是一种强调的说法,强调的不是一技,而是长,此一长,指的是专长、擅长之谓,大白话,就是指要达到优秀的程度,要出众;普通人要立足社会,要在群体之中站稳脚跟,并要有所发展或持续发展,通常就要有特定的专长,出众的本领,唯有如此,才能立得住、混得下、吃得开,身上脸上才会有相应的光彩,发展的机会才会比他人更多,或能独挡一面,逐渐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强者,经久不倒、日有精进,终有所成。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技之人甚多,多到什么程度,多到数不胜数,但真正有一技之长的人,则要少得多,少到什么程度不好说,但相对于泛泛之辈的普通的所谓拥有一技的大众,至少是呈几何数递减的。之所以会这样,这其实主要关乎两个问题:【1】一个是人性问题,从人性的角度上讲,人都是贪生怕死、好吃懒做、好逸恶劳,一个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必然是要做出相应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付出一定的代价的,这与人的天性是相背离的,是存在困难、风险和痛苦需要去克服和承受的,这与人的天性不符,人天生都喜欢呆在舒适区,需要稳定性、安全感,大多数人是难以克服这天性之弱点和自然习性之惯性的;【2】另一个,则是社会结构问题, 社会自古以来,无论之小团体,还是到大社会,社会的整体结构形式或范式,必然是金字塔形式的,这和社会竞争优胜劣汰的模式和能量耗散与代偿的方式有关,就像汉字的“人”字到“众”字,它的本质是不变的,就像雁群远征,一会排成人字形,一会排成众字形,无论如何它的本质是不变的,就是领头的雁、带头的人,站在群体上层者,从来都只可能是少数,这是天道,人与人从来都不是平等的,就像五个手指还三长两短一样,所谓的平等,大抵主要指两个东西,一个是从尊重或歧视的角度上讲的,指人不因当论高低贵贱,要相互平等相视,这是一个现代文明的原则和法理准则,是个大的框架,另一个是指人和人之间,无论有什么差异,大抵人格是平等的,而人格这个东西,是具有一定的虚拟性的。
因此,一个人拥有一技,其实并不会太难,农民种地,工人做工,教师育人,人有一技,入得一行,自古以来,大抵也是不难的,就算是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也会有一个行当让你入得其行,那就是做流民、当乞丐,在中国武侠小说中,丐帮,那通常都是天下第一帮派,人数众多、芸芸不计其数。相反,一技之长,难的是这个长字,长字是一个形容词,与短相比较,与短相反离,就像高矮胖瘦一般,长,是比较的结果,是相对短来说的,是相对泛泛之辈来说的,是相对庸庸碌碌来说的。
你如果学炒菜,入厨子的行当,大抵你会碰到很多很多的厨子;如果你学开车,入司机的行当,大抵你会发现天下司机不计其数。做厨子,要把菜炒好,才是真厨师;做司机,把车开好,才是真师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只适用教师的行当。所谓一技之长,长是相对于短来论的,这个相对,意味着比较和竞争,意味人生和社会的某种不言而喻的残酷性,甚至意味着血和泪的事实和代价。古话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从现代文明的角度上讲,我们可以不讲什么人上人,但从竞争的角度,从出众和超越的角度上讲,一个人,要想脱颖而出,大抵不吃上点苦头,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这不合理,不合天理。古人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个人要有一技之长,要脱颖而出,就要有日日夜夜的积累,要有诸多量变的加持,这个过程必有其艰辛之处,人要蜕变,蝉要脱壳,必要其挣扎之处,这是天道,否则,革命性的质变,是不可能无缘无故发生的。一个人,不耗散相应的能量,是不可能迈出步子的,跬步不积,千里何在呢?就像势能和动能的转化一样,人的进步,质变的发生,必然存在天道轮回的事实,存在相易的本质,没有相应的代价,何谈有利于自身的变数,这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一技之长,其长为特长之长,与生长、成长之长相通。某种意义上讲,就像植物的生长一样,生长、成长是一个过程,拥有特长、专长之长也就相对地讲,算是一种结果了。过程和结果,是一对辩证的关系,这意味着,没有不断成长的过程,就没有擅长之结果。只不过,这个成长的过程,有的人快,有的人慢。而快慢大多和天赋与努力这两种关键要素紧密相关。有天赋虽好,但这和上天有关,这存在一个先天性和可夺性的问题,是人所难以算计的,但努力不一样,这是个人可以算计的,可以从自身的角度去把握的,是一个后天的东西。因此,相对于天赋来说,后天的日有精进,更为可贵。因此,一个人要想拥有一技之长,当更加重视这后天的精进,自身的努力为要。
一技之长,还关乎人的理想或念想,就算是当乞丐、去要饭,它也不是定数,在人烟稀少的荒漠中行乞,和在人流如织的闹市区行乞,其效率也是不定样的;同样,在贫困地区行乞,和在富庶的江南地区行乞,它的结果通常也是有别的;同样的乞丐出身,万千乞丐终为乞丐,但朱元璋最终却当了皇帝。人有一技,由短变长,其实,是人内心的愿望,在现实中的一种倒影。有一种说法,一个人内心呼唤什么,他最终就会成为什么。这或许有些许心灵鸡汤的意味在其中,但反过来,你内心什么都不呼唤,难道你想着天上掉馅饼,就不是一种念想吗?只是这个念想的本质,是不想付出任何代价而有所得,是一种不劳而获的想法,有违天道罢了。因此,可以说,顺从内心的呼唤,拥有强烈的进取之心,是成就一个人一技之长的强大动力,而适当的谋划和相应的行动力,则是落地生根、落成现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