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活性测定与可逆抑制剂研究
酶活性测定中的稳定性问题
在酶活性测定过程中,酶活性的丧失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导致酶活性丧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 溶液条件影响 :适当的浓度以及对其他溶液条件进行微调,有助于改善酶的活性状况,延长活性酶在测定过程中的寿命。对于多底物酶,预先形成酶 - 底物二元复合物,再加入第二种底物启动反应,有时能显著增强酶的稳定性。
- 催化周转导致的自发失活 :某些酶在催化周转过程中,相关化学反应可能通过形成共价加合物、破坏关键活性位点氨基酸残基或辅因子等方式使酶失活。例如,一些氧化还原酶在催化过程中会产生高破坏性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积累后会攻击酶的活性位点,导致酶失活。为了减少自由基导致的失活,可以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自由基清除剂(如苯酚),或者加入少量过氧化物酶(如过氧化氢酶),但需要确保这些添加物不会以其他方式影响酶活性的测量。
为了诊断酶在活性测定过程中是否失活,可以进行以下两个简单的测试:
- 额外酶添加测试 :让反应进程曲线提前达到平台期,然后加入少量额外的酶储备液,使反应混合物中的最终酶浓度加倍。如果酶失活是导致提前达到平台期的原因,那么加入新鲜酶后应该会出现第二阶段的反应。
- Selwyn’s 测试 :在几种不同的酶浓度下测量反应进程曲线。该测试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在其他条件恒定的情况下,积分速率方程具有一般形式:[ [E]t = f([P]) ],其中 ([E]) 指溶液中活性酶分子的浓度,([P]) 是产物浓度。如果酶在测定过程中稳定,以 ([P]) 对 ([E]t)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