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与中国之间理想点距离(1971-2023年)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paofuluolijiang/91137954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paofuluolijiang/91137954
该数据基于联合国大会投票记录,通过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和空间模型测算各国在国际政治议题上的立场偏好,生成“理想点”指标。理想点距离以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标准化数值呈现,反映国家间政治倾向差异,尤其适用于分析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立场动态变化。数据覆盖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至2023年,包含年度层面的国家间理想点距离、投票相似度指数(如与美国、俄罗斯等国的Agree指数)及议题分类(如人权、裁军等)。
数据包含以下关键字段: 年份、CountryCode、Countryname、IdealPoint_CHINA
数据包含:原始数据、参考文献、最终结果dta、Excel格式。
原始投票数据源自Erik Voeten团队整理的联合国大会唱名表决记录(1946-2023年),理想点计算参考Bailey等(2017)的动态状态偏好模型,通过贝叶斯估计生成。该数据对国际关系研究、政策分析具有多重指导作用:
学术研究:量化双边政治关系,如孙楚仁等(2022)将其用于分析政治关系对企业出口持续性的影响;
政策评估:识别外交盟友或潜在合作对象,例如非洲国家与中国理想点距离普遍较近;
议题追踪:通过投票分类字段(如HR代表人权重议题)分析各国立场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