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metheus9mon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50、通过沉浸于结构不良的问题学习儿童发展
本文探讨了通过多用户虚拟环境中的结构不良问题来帮助职前教师更好地理解儿童和人类发展的学习体验。利用布朗芬布伦纳的生物生态模型,该方法创建了一个沉浸式的模拟学校场景,使学生能够在复杂情境中应用理论知识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原创 2025-07-15 11:18:38 · 18 阅读 · 0 评论 -
48、数字游戏中的社会韧性:迎接未来挑战的新方式
本文探讨了数字游戏在培养社会韧性方面的潜力,分析了如何通过游戏设计帮助学习者应对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复杂问题。文章从教育角度出发,提出了互惠性、情感支持、连通性和开放系统信息等关键元素,并结合实例讨论了未来数字游戏的设计方向及其在K-12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学习中的应用价值。原创 2025-07-15 11:18:27 · 18 阅读 · 0 评论 -
47、促进本科生实验游戏设计:与天籁和谐的试点研究
本课程通过实验性游戏设计,为本科生提供了一个创新和实践的平台,以开发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子游戏《天籁和谐》。该游戏结合了音乐元素与游戏机制,旨在训练玩家的音高识别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探索全新的游戏体验。课程通过修改评分方案、鼓励快速原型制作和提供频繁反馈,帮助学生克服实验性设计的挑战,提升创新能力。实验性设计不仅在游戏设计层面有所突破,也在教育领域展现了重要价值,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原创 2025-07-15 11:18:20 · 16 阅读 · 0 评论 -
46、沉浸式技术在小学和中学教育中的应用
本文探讨了沉浸式技术(如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在小学和中学教育中的应用潜力与挑战。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了沉浸式虚拟环境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和创造力,并讨论了其在不同学科(如科学、数学、历史、艺术等)中的实际应用。同时,文章还提出了沉浸式技术在教学优化、评估方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上的可能性,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复杂环境。原创 2025-07-15 11:18:12 · 21 阅读 · 0 评论 -
45、网络上3D模型的保真度感知
本研究探讨了用户对网络浏览器中3D数字文物保真度(分辨率)的主观感知及其对用户体验的影响。通过实验分析不同设备(如大屏幕、平板电脑和手机)上用户对不同分辨率3D模型的接受程度,研究发现了保真度的上下阈值,并揭示了交互行为和屏幕尺寸对感知质量的影响。基于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框架——汉尼拔框架,旨在根据客户端设备性能和网络条件优化3D模型的交付,以提升虚拟博物馆等应用场景中的用户体验。原创 2025-07-15 11:18:02 · 13 阅读 · 0 评论 -
44、沉浸式技术在小学和中学教育中的应用
本文探讨了沉浸式虚拟环境(IVE)在小学和中学教育中的应用,分析了其在STEM教育、特殊教育及其他学科中的潜力与实际效果。文章详细介绍了IVE技术的优势,包括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及促进认知技能发展,并讨论了其面临的挑战,如技术成本和技术可访问性。同时,文中还提供了多个具体案例,展示了IVE技术在不同学科教学中的实践成果,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和操作步骤,以推动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原创 2025-07-15 11:17:54 · 17 阅读 · 0 评论 -
43、下一代灾害管理和救援规划
本研究探讨了如何利用Hadoop平台和机器学习技术对社交媒体生成的大数据进行沉浸式情感分析,以提高灾害管理系统的准确性和效率。通过社交网络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结合沉浸式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优化灾害响应策略并改进救援资源分配。文章还介绍了DCzCIM方法、数据预处理流程以及支持向量机在情感分类中的应用,并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沉浸式分析在巴黎市洪水管理中的实际效果。未来方向包括提升数据处理效率、用户参与度和多源数据可视化。原创 2025-07-15 11:17:46 · 12 阅读 · 0 评论 -
42、一个沉浸式系统用于3D洪水可视化和分析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系统,用于3D洪水情景的可视化与分析。通过结合实时数据处理、Unreal Engine建模以及用户交互设计,该系统能够帮助用户更直观地理解洪水传播路径和影响范围。文章还探讨了系统的应用场景,包括灾害管理中的决策支持和教育培训,并提出了未来的优化方向和扩展潜力。原创 2025-07-15 11:17:31 · 10 阅读 · 0 评论 -
40、提示内容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将沉浸式虚拟环境与增强现实结合用于环境科学学习
本研究探讨了增强现实(AR)技术与沉浸式虚拟环境相结合在环境科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结合EcoMUVE和EcoMOBILE,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习复杂的生态系统动态,并在户外实地考察中使用AR技术来加深理解。研究特别关注不同形式的提示(视觉、文本和无提示)如何影响学生对抽象概念如溶解氧变化机制的理解。结果显示,AR提示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关注不可见因素和间接效应,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原创 2025-07-14 13:17:47 · 8 阅读 · 0 评论 -
39、体现气候变化:在设计交互式温室气体变化速率模拟中融入全身跟踪
本文介绍了ELASTIC3S项目如何通过全身跟踪技术和具身交互设计,创建沉浸式温室气体变化速率模拟,以增强学生对气候变化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项目结合了具身认知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技术,在实验中验证了模拟对提升学生理解深度、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的有效性。未来,该项目计划扩展应用场景、提升技术性能并深入研究其长期效果。原创 2025-07-13 12:18:48 · 11 阅读 · 0 评论 -
38、体现气候变化:在设计交互式温室气体变化速率模拟中融入全身跟踪
本博客介绍了一种基于全身跟踪技术的交互式温室气体变化速率模拟设计,旨在通过具身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气候变化这一复杂概念。文章详细描述了虚拟学习环境的构建、技术实现方式以及用户交互设计,并结合实验结果探讨了这种沉浸式学习对气候变化教育的重要影响和应用前景。原创 2025-07-12 11:31:31 · 13 阅读 · 0 评论 -
37、促进自我转变的虚拟学习环境
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虚拟学习环境(VLEs)促进学生的身份探索和自我转变,特别是在城市规划和环境科学领域。研究以费城土地科学(PLS)的两次迭代开发为基础,展示了游戏化学习平台如何通过内容、教学和技术变更,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发展相关的职业身份。文章还介绍了投影反射(PR)框架,以及其在引导学生反思兴趣、价值观和自我认知方面的应用。最终,PLS展示了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在21世纪教育中的潜力,特别是在培养适应未来不确定工作环境的学习者方面。原创 2025-07-11 10:23:43 · 13 阅读 · 0 评论 -
36、数学乐园:现实世界中的建构主义数学学习
数学乐园是一款基于混合现实(MR)技术的建构主义数学学习应用,旨在通过沉浸式体验帮助学习者在现实世界中探索和实验数学概念。该应用结合了情境学习、具身认知和可触知交互的设计理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技巧,还显著改善了数学焦虑问题。通过虚拟物品菜单、拼图模式等创新功能,数学乐园为K-12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特殊教育提供了多样化的应用潜力。未来,该应用计划进一步扩展功能,深化学习效果,为更多学生提供有趣且高效的学习平台。原创 2025-07-10 12:04:44 · 16 阅读 · 0 评论 -
34、混合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展示中的创新应用:皮克特人与像素的制作与评估
本文介绍了‘皮克特人与像素’展览,该展览通过结合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传统展示方式,创新性地呈现了苏格兰古代文明皮克特人的历史和文化。展览利用Unreal Engine 4进行虚拟重建,并采用定制的互动控制器和沉浸式音景设计,增强了观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评估结果显示,大多数参观者对展览的数字化展示方式表示高度满意,认为其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皮克特人的文化遗产。文章还探讨了未来混合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展示中的潜力和发展方向。原创 2025-07-08 14:56:16 · 13 阅读 · 0 评论 -
33、网络上3D模型的保真度感知
本文探讨了用户在网页浏览器中对3D文化遗产文物模型的分辨率(即保真度)主观感知,通过两个实验研究不同设备(个人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上可感知的分辨率阈值。实验结果揭示了硬件与软件限制对模型渲染的影响,以及屏幕尺寸、交互行为对真实感感知的作用。基于实验发现,提出了一个名为汉尼拔的自适应框架,旨在根据客户端设备能力和网络条件动态调整3D模型分辨率,以优化虚拟博物馆等应用场景下的用户体验。原创 2025-07-07 11:45:11 · 38 阅读 · 0 评论 -
32、网络上3D模型的保真度感知
本博文研究了用户在不同设备上对网络3D数字文物保真度的主观感知及其对用户体验的影响。通过两个实验,分析了分辨率变化对用户真实感判断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个自适应框架——汉尼拔,用于优化虚拟博物馆中的3D模型展示。结果显示,存在一个最佳分辨率范围(约300K面),可支持广泛设备提供良好体验。此外,屏幕尺寸对感知影响较小,但移动设备受限于硬件和软件能力。博文还讨论了交互效应对低分辨率模型的真实感下降更为明显,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如扩展模型库、研究纹理压缩影响及优化框架应用。原创 2025-07-06 13:19:24 · 35 阅读 · 0 评论 -
31、下一代灾害管理和救援规划
本博客探讨了如何利用沉浸式分析和大数据技术改进灾害管理和救援规划。通过使用Hadoop平台和机器学习技术,特别是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结合社交媒体的实时数据分析,能够快速识别处于危险中的公民,并通过Microsoft Power BI进行可视化,从而提高决策效率和救援速度。此外,还介绍了汉尼拔自适应框架,该框架可以根据设备性能和网络条件选择合适的模型分辨率,优化用户体验。研究结果展示了这些技术在洪水管理案例中的巨大潜力,为未来的灾害应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原创 2025-07-05 10:11:55 · 14 阅读 · 0 评论 -
30、沉浸式分析在生态认知刺激方法中的应用
本文探讨了如何将沉浸式分析技术与生态认知刺激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更个性化和自然的认知训练体验。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自然用户界面(NUI)等技术,结合多代理系统(MAS)对老年人日常生活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定制化的认知刺激活动。文章还介绍了具体的生态场景案例,并讨论了这种方法的优势、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旨在帮助老年人维持认知功能并提升生活质量。原创 2025-07-04 14:17:56 · 11 阅读 · 0 评论 -
28、环境科学、气候变化和沉浸式技术
本文探讨了沉浸式技术,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在环境科学和气候变化教育中的创新应用。通过分析虚拟学习环境(VLEs)、具身交互以及增强现实的案例研究,展示了这些技术如何提高学生对复杂概念的理解、增强学习参与度并促进反思。未来展望部分讨论了技术优化方向和教学方法改进,以进一步提升沉浸式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潜力。原创 2025-07-02 13:49:51 · 10 阅读 · 0 评论 -
27、听觉-运动互动:在《Bard的传说》电子游戏中听觉-运动互动
本文探讨了音乐电子游戏《Bard的传说》如何通过听觉-运动互动机制训练玩家的音高识别能力。文章分析了游戏设计中的教育目标与游戏机制之间的平衡,并结合试点研究评估了玩家的游戏体验和初步学习效果。未来计划通过优化视觉和听觉提示、增加关卡设计以及引入生理数据监测来提升游戏的学习效果和玩家参与度。原创 2025-07-01 13:53:31 · 12 阅读 · 0 评论 -
25、促进本科生实验游戏设计
本文探讨了如何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课程中通过调整评分方案、鼓励快速原型制作以及提供频繁反馈,为学生创造一个支持实验性游戏设计的学习环境。具体案例《天籁和谐》是一款基于音乐具身认知理论的实验性音乐游戏,使用带有MIDI输出的钢琴键盘作为控制器,旨在提高玩家的音高识别能力。研究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还有效促进了跨学科的学习与实践。原创 2025-06-29 15:16:26 · 14 阅读 · 0 评论 -
24、沉浸式技术在小学和中学教育中的应用
本文探讨了沉浸式虚拟环境(IVE)技术在小学和中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影响。通过文献综述和研究分析,文章总结了IVE技术在提高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技能提升方面的显著成效,并重点讨论了其在STEM教育、社会科学以及特殊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同时,文章指出了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纵向研究、教育评估机制整合、多样化内容开发以及硬件和软件的改进。原创 2025-06-28 12:44:51 · 13 阅读 · 0 评论 -
23、沉浸式技术在文化遗产中的应用
本博客探讨了沉浸式技术(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中的创新应用。文章以“皮克特人与像素”展览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摄影测量、3D扫描和虚拟环境重建等技术,将历史文物数字化,并结合互动设计提升用户的沉浸感和学习兴趣。此外,还分析了不同设备上3D模型保真度的用户感知,探讨了硬件和软件限制对体验的影响。最后,展望了混合现实技术在未来博物馆、遗址参观和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原创 2025-06-27 10:35:25 · 12 阅读 · 0 评论 -
22、沉浸式技术在小学和中学教育中的应用
本文探讨了基于头戴显示器(HMD)的沉浸式虚拟环境(IVE)在小学和中学教育(K-12教育)中的应用。文章回顾了相关研究,总结了IVE技术在提升学生学习成果、增强学习动机和提高技能掌握方面的优势,并分析了技术应用中的挑战和优化策略。此外,文章还介绍了IVE在科学实验、历史体验和数学学习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长期效果评估、多学科拓展和多用户协作学习。原创 2025-06-26 12:57:48 · 18 阅读 · 0 评论 -
21、混合现实中的皮克特人与像素:创新展示古代文明
本文介绍了‘皮克特人与像素’展览,通过混合现实技术将古代皮克特人的历史和文化以创新方式呈现给现代观众。展览结合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数字重建技术,为参观者提供了沉浸式的互动体验,展示了皮克特人的艺术作品和历史遗迹,并评估了展览的成功及其对博物馆和观众的长期影响。原创 2025-06-25 10:21:31 · 17 阅读 · 0 评论 -
18、数学乐园:使用沉浸式混合现实进行现实世界中的建构主义数学学习
数学乐园是一款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沉浸式数学学习应用程序,通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具身性情境体验,帮助学生在现实世界中探索和理解数学概念。实验结果显示,该平台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学习动机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培养了21世纪关键技能,如协作与创造性思维。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跨学科应用、复杂数学概念的融入以及用户体验的进一步优化。原创 2025-06-22 13:52:07 · 17 阅读 · 0 评论 -
17、听觉-运动互动:在《Bard的传说》电子游戏中听觉-运动互动
本博文探讨了音乐游戏《Bard的传说》如何通过听觉-运动互动训练玩家的音高识别能力。该游戏结合了具身认知理论和音乐学习的心理机制,旨在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提升玩家对不同音高的识别和匹配能力。研究通过试点案例分析了游戏体验及其效果,并提出了未来优化方向和长期效果评估计划。原创 2025-06-21 10:34:30 · 10 阅读 · 0 评论 -
16、数字游戏中的社会韧性: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本文探讨了数字游戏如何通过互惠性、团队协作、不和谐与真实性、以及开放系统信息等机制,帮助学习者培养应对复杂和陌生挑战的社会韧性。文章还提出了未来教育游戏设计的关键建议,并强调社会互动和动态信息整合在模拟学习环境中的重要性。原创 2025-06-20 10:54:12 · 9 阅读 · 0 评论 -
15、促进本科生实验游戏设计:与天籁和谐的试点研究
本博文探讨了如何通过教学调整和实验性游戏设计,促进本科生在游戏开发中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以音乐游戏《天籁和谐》为例,文章详细介绍了课程改革措施,包括评分方案调整、快速原型制作等,以支持学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进行探索。游戏设计结合了音高识别与听觉-运动互动,通过玩家体验评估和定性分析,验证了其在提升学习者音乐能力方面的潜力。文章还提出了未来改进方向,包括优化游戏机制、增加难度递增机制、多样化练习内容,以及更深入的研究方向,如中期和长期效果评估、对照组实验和生物传感器测量,旨在进一步提升游戏的教育价值。原创 2025-06-19 16:25:24 · 8 阅读 · 0 评论 -
14、沉浸式技术在小学和中学教育中的应用
本文探讨了沉浸式虚拟环境(IVE)在小学和中学教育(K-12教育)中的应用,分析了其在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增强知识掌握和培养技能方面的潜力。文章回顾了相关研究,总结了IVE在科学、历史和特殊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并讨论了设计原则、实施流程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原创 2025-06-18 11:16:11 · 21 阅读 · 0 评论 -
13、网络上3D模型的保真度感知
本研究探讨了用户在网页浏览器中对3D数字文物保真度(即分辨率)的主观感知,以及这种感知如何影响用户体验。通过实验评估不同设备和屏幕尺寸下用户对3D模型分辨率的感知阈值,并提出一个名为汉尼拔的自适应框架,旨在优化虚拟博物馆中的3D模型展示,以平衡模型保真度与设备性能,从而提升用户的整体体验。原创 2025-06-17 13:43:53 · 11 阅读 · 0 评论 -
12、沉浸式技术在文化遗产中的应用
本文探讨了沉浸式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中的应用,以混合现实展览“皮克特人与像素”为例,详细介绍了虚拟现实、三维数字化和数字重建等技术如何增强文物的展示效果和观众的参与度。通过技术实现、用户互动和反馈评估等多个维度,展示了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带来的创新可能性,并展望了未来沉浸式技术在文化传播与教育中的发展方向。原创 2025-06-16 10:29:08 · 16 阅读 · 0 评论 -
11、下一代灾害管理和救援规划
本文探讨了沉浸式分析在下一代灾害管理和救援规划中的应用潜力。通过结合社交媒体实时数据、大数据技术和可视化工具,提出了一种基于危险公民分类的沉浸式分析模型(DCzCIM),以提高灾害响应速度和决策准确性。文章详细介绍了实验方法、流程优化以及案例研究结果,证明沉浸式分析能够有效提升灾害管理效率,并为未来灾害应对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原创 2025-06-15 15:20:34 · 12 阅读 · 0 评论 -
10、利用沉浸式分析技术提升灾害管理和救援规划
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沉浸式分析技术,特别是在处理社交媒体数据方面,来提升灾害管理和救援规划的效率。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沉浸式分析的公民分类方法(DCzCIM框架),结合支持向量机和模糊逻辑技术,对受灾人群进行分类和风险评估。通过Microsoft Power BI等工具实现数据可视化,为决策者提供实时、直观的分析支持。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屏幕尺寸、分辨率和交互模式对沉浸式体验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设备多样性测试、数据源扩展以及用户研究扩大等。原创 2025-06-14 14:46:27 · 12 阅读 · 0 评论 -
9、沉浸式分析在生态认知刺激中的应用
本文探讨了如何将沉浸式分析技术应用于生态认知刺激,旨在帮助有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维持或改善认知功能。文章介绍了传统认知刺激方法的局限性,并提出结合虚拟现实、多代理系统和连接对象的新方案。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了沉浸式分析技术在现实生活场景中的应用,如利用运动传感器、情绪传感器等设备实时调整个性化活动内容。此外,还讨论了该技术的优势与未来发展方向,强调其在提高老年人参与度、提供个性化支持和实时反馈方面的显著效果。原创 2025-06-13 10:06:25 · 9 阅读 · 0 评论 -
8、提示内容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将沉浸式虚拟环境与增强现实结合用于环境科学学习
本研究探讨了将沉浸式虚拟环境与增强现实技术结合在环境科学学习中的应用。通过整合EcoMUVE和EcoMOBILE,研究分析了不同提示内容对学生理解溶解氧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视觉和文本提示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将课堂上的抽象概念与实地考察中的具体观察联系起来,从而提升他们的科学推理能力和学习兴趣。原创 2025-06-12 13:40:08 · 9 阅读 · 0 评论 -
7、体现气候变化:在设计交互式温室气体变化速率模拟中融入全身跟踪
本文介绍了ELASTIC3S项目如何通过全身跟踪和具身交互技术,设计沉浸式温室气体变化速率模拟,以增强学习者对气候变化的理解。项目利用手势识别与3D虚拟环境,使参与者能够通过身体动作探索温室效应、动态平衡等抽象科学概念。文章详细描述了模拟设计、技术实现及实验评估结果,并探讨了具身交互在教育中的优势与未来发展方向。原创 2025-06-11 09:15:17 · 8 阅读 · 0 评论 -
6、体现气候变化:在设计交互式温室气体变化速率模拟中融入全身跟踪
本文介绍了ELASTIC3S项目如何通过具身交互和沉浸式模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的复杂性。该项目利用Kinect传感器和混合层次隐马尔可夫模型(HHMM)实现手势控制温室气体变化速率的模拟,结合3屏幕沉浸式剧院环境,增强学习者的参与感和决策能力。实验结果显示,这种交互式学习方法显著提升了参与者对碳排放、吸收及其对全球温度影响的理解。原创 2025-06-10 16:29:22 · 9 阅读 · 0 评论 -
5、沉浸式和引人入胜的教育体验
本文探讨了沉浸式技术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通过具体案例EcoMUVE、EcoMOBILE和Mathland展示了这些技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复杂和抽象的概念。文章还讨论了沉浸式教育体验的设计与实施策略,包括内容设计、技术支持、互动设计和反馈机制的优化,同时分析了其优势与挑战。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将进一步推动沉浸式技术在不同学科和教育阶段的应用,为教育创新提供新的可能性。原创 2025-06-09 10:51:24 · 11 阅读 · 0 评论 -
4、沉浸式技术在文化遗产中的应用
本博客探讨了沉浸式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和教育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虚拟现实与实体文物结合的展览设计以及网络上3D模型的保真度感知研究。通过‘皮克特人与像素’展览案例,展示了摄影测量、3D扫描等技术如何创造沉浸式体验,并评估了不同设备上3D模型的最佳分辨率阈值,以优化用户体验。同时讨论了沉浸式技术在文化遗产领域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博物馆和数字遗产展示提供了创新思路和技术参考。原创 2025-06-08 10:37:00 · 18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