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功能安全的电磁兼容性新指南
1 新指南简介
随着电子设备复杂度的持续增加以及硅集成电路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基于常规测试的电磁兼容性(EMC)方法在保障安全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功能安全电磁兼容性”这一新兴领域应运而生,旨在将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新指南全面阐述了实用且经济高效的管理和工程流程,适用于各类涉及安全的电子产品、系统或设施。它能挽救生命、减少伤害,还可提高可靠性,尽管其中一些“故障安全”设计技术并非适用于所有应用场景。
如今,先进的电子技术(如无线、计算机和固态功率转换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包括那些技术故障可能影响功能安全的领域,如商业、工业、银行、政府、安全、医疗保健、农业、国防、能源、娱乐休闲和交通等。
所有电子技术都容易受到电磁干扰(EMI)的影响,且技术越先进,受影响的可能性就越大。除了自然的电磁干扰源(如闪电),所有电气和电子设备本身也是干扰源,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它们产生的电磁干扰水平和频率也越来越高。如果缺乏适当的电磁兼容性工程,不仅会对公众造成不可控的影响,还会给采用电子技术的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带来不可控的财务风险。
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来,功能安全工程和电磁兼容性工程各自独立发展,导致安全工程师对电磁兼容性了解不足,而电磁兼容性工程师对功能安全也缺乏深入认识。此外,目前还没有适用于实现功能安全的电磁兼容性标准,也没有包含适当电磁兼容性要求的安全标准。
新指南的目标是提供管理和技术工具,使电子技术能够安全应用,控制客户和第三方因电磁干扰面临的风险,从而降低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主要源于产品责任立法以及安全法规,这些法规可能导致不安全产品被禁止进入大型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