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简洁明了的配置hexo+github打造属于自己github pages博客

本文详细介绍如何使用Hexo和GitHub搭建个人博客,包括安装Hexo、配置站点、生成及部署到GitHub等步骤。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既然是Hexo + github,那么首先得准备这两个平台。(此文章基于读者已懂github使用及熟悉基本git命令,所以就不赘述github的知识了。),直接上干货!

1、安装Hexo

Hexo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博客框架,中文主页网址是:https://hexo.io/zh-cn/,默认英文主页网址是:https://hexo.io/
最终目的是安装hexo客户端,但是安装时,是使用node.js工具命令进行安装,所以没有安装node.js命令的话,是行不通的。在官方文档上都有说明:
下面我默认从安装node.js工具命令开始 —mac版:
第一步:进入此网站:https://hexo.io/docs/ 查看运行步骤。
1、命令: $ curl https://raw.github.com/creationix/nvm/master/install.sh | sh
此命令运行后下载不了nvm,这是因为这个地址以及失效了,尝试用命令:curl -L https://raw.github.com/creationix/nvm/master/install.sh | sh
其实这里只是加了个 -L 参数,表示自动跳转到最新地址,属于curl命令范畴。
2、运行:nvm install 0.12 命令(通过‘nvm’来安装‘npm’),这里可能会出现‘nvm not be found’,即nvm命令不可用问题。
解决办法:第一步:
Check your .bash_profile or .profile file. You most likely had a problem during the installation.
You should have the following at the end of one of those files.

[[ -s $HOME/.nvm/nvm.sh ]] && . $HOME/.nvm/nvm.sh  # This loads NVM

//意思就是要在bash_profile文件中配置一下nvm环境。其中,若配置未成功,请尝试:把‘. $HOME/.nvm/nvm.sh’ 改成:‘source ~/.nvm/nvm.sh’。
.bash_profile和.profile的区别,~/.bash_profile修改后不用重启终端也可以,source ~/.bash_profile即可
其实只需要在.bash_profile里添加就可以的。我两个文件都添加了,而且添加后就好了,若不行的话,nvm命令还是不能找到的话,就接着看,搞定了的话请跳过下面这一段:
若nvm还是不能被发现,则:You can also check to see if you have a .nvm folder.

ls -a | grep .nvm

If you’re missing that folder then the installation failed to run the git command. This could be due to being behind a proxy. Try running the following instead.

git clone http://github.com/creationix/nvm.git .nvm

3、nvm安装好后,使用nvm命令安装node.js:,命令是:nvm install 0.12
4、node.js安装好后,使用npm命令安装hexo client,命令是:npm install hexo-cli -g
这样hexo就安装好了,接下来的,就是设置hexo了,可参考Hexo官方文档–设置

以上4个步骤,就完成了npm命令安装hexo client的工作。

2、hexo的项目搭建及部署

1、建站:
安装 Hexo 完成后,请执行下列命令,Hexo 将会在指定文件夹中新建所需要的文件。

$ hexo init <folder>
$ cd <folder>
$ npm install

你会发现敲完上面的命令后,你的当前目录下会生成一个你指定的文件夹,即上述的folder 。
而npm install命令是会再这个folder下创建:node_modules文件,并且在这个文件中下载很多关于hexo的插件。
其中关键的有hexo和hexo server,从文件夹就可以看出,前者是hexo的主要部分插件,后者时hexo本地服务器插件,稍后本地查看时会用到。
2、配置:
打开初始化的指定文件,会看到根目录下有一个_config.yml配置文件,我们称它为“站点配置文件”,因为根目录下的themes文件下的主题文件目录下,也有一个_config.yml文件,我们称它为“主题配置文件“。
配置这个站点文件,可参考配置教程,
这里我要提点比如重要的地方:

#URL的配置部分
url: http://yoursite.com
root: /

我们是在github上创建blog,所以url设置为访问你的blog时的主页地址,即’你的用户名.github.io‘,别忘了加’http://’,比如我的:

#If your website is in a subdirectory (such as http://example.org/blog) set url to http://example.org/blog and set root to /blog/.我们的操作没有涉及到子目录
url: http://qingsong-xu.github.io
root: /

如果上面你乱在后面家了child目录,可能会导致主题应用失败。我就碰到了这个问题!!

另外要注意发布的配置部分,在通常在_config.yml文件内容最末尾:

deploy:
    type: git
    repo: git@github.com:qingsong-xu/qingsong-xu.github.io.git #库地址

type对应的值,我们设为git,代表将要发布到git服务器上,repo代表仓库地址,也就是我们在github上会创建一个’你的用户名.github.io’仓库,这里的值就是这个仓库地址,可以是https格式,也可以是ssh格式,使用ssh格式地址的话,就不会提示用户名密码验证,所以我用的是ssh格式的库地址。
这里我使用的是默认主题,所以没有更改。theme: landscape

3、生成并且部署提交到git:
涉及的命令:
(1)生成:

$ hexo generate #生成命令,将搭建的文件生成git服务器能展示的静态文件:js、css等。

(2)部署:执行下列命令之前,我们需要先安装部署到git服务器的插件,它也是在初始化文件的node_modules文件中,未安装时,你在这个文件中,只能看到hexo服务器及生成插件等文件目录。所以下面先执行命令安装 hexo-deployer-git:

$ npm install hexo-deployer-git --save

这时node_modules目录下会生成文件hexo-deployer-git,这些命令都是在你’初始化的文件根目录下‘执行。

至此,你已经完成了从建站到发布的整个流程。现在我们来看效果吧!
先进行本地测试看看效果:再强调一遍,是在初始化根目录下执行命令。
(1)、启动本地服务器:$hexo s –debug (意思是启动服务,并打开debug模式)
(2)访问:0.0.0.0:4000 进行访问看效果,4000是默认端口,可以修改,修改方式请看官方文档
成功了吗?!哈哈

关于github仓库的建立

1、在github新建仓库
关键:仓库名— ’你的用户名.github.io‘
这里提一下,,我们新建好这个仓库后,不用在这个仓库中添加任何代码,当我们运行hexo生成及部署命令时,会发现,hexo 发布时,会把根目录下的public文件复制并提交到了你建的仓库master分支上。所以hexo搭建github博客时,只用在github上建一个空仓库即可。
另外:在github上,你可以为你的任何仓库添加一个网站,你只需要:
把网站的页面push到这个仓库的gh_pages分支;(github有向导可以指引你自动创建这个分支)
通过http://username.github.io/reponame 进行访问(即http://博客地址/仓库名称/)。我的github博客地址是:http://qingsong-xu.github.io/,而openProject是我一个开源项目的仓库名称,它的页面可以通过http://qingsong-xu.github.io/openProject 访问到

拓展—-切换主题

找到了想用的主题:在你初始化的目录下执行git clone命令,将clone下来的主题放到themes文件夹下,并修改“站点配置文件_config”的theme的值为这个主题的文件夹名。然后再生成部署到git,主题就切换成功了!有木有很简单啊!
如我执行的过程:
(1)clone主题

$ git clone git@github.com:tommy351/hexo-theme-landscape.git themes/tommy

(2)修改配置:

#theme: landscape
theme: tommy #这个名字要对应themes目录下要被应用的主题文件夹名

(3)执行生成及部署命令:
$ hexo g –deploy

此博客最先发表于:xuqingsong.farbox.com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Kotlin语言在函数式编程和跨平台开发方面的特性和优势,结合详细的代码案例,展示了Kotlin的核心技巧和应用场景。文章首先介绍了高阶函数和Lambda表达式的使用,解释了它们如何简化集合操作和回调函数处理。接着,详细讲解了Kotlin Multiplatform(KMP)的实现方式,包括共享模块的创建和平台特定模块的配置,展示了如何通过共享业务逻辑代码提高开发效率。后,文章总结了Kotlin在Android开发、跨平台移动开发、后端开发和Web开发中的应用场景,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指出Kotlin将继续在函数式编程和跨平台开发领域不断完善和发展。; 适合人群:对函数式编程和跨平台开发感兴趣的开发者,尤其是有一定编程基础的Kotlin初学者和中级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Kotlin中高阶函数和Lambda表达式的使用方法及其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场景;②掌握Kotlin Multiplatform的实现方式,能够在多个平台上共享业务逻辑代码,提高开发效率;③了解Kotlin在不同开发领域的应用场景,为选择合适的技术栈提供参考。;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结合了大量代码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Kotlin的函数式编程特性和跨平台开发能力。建议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实践代码案例,以加深理解和掌握。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利用历史速度命令(HVC)增强仿射编队机动控制性能的方法。论文提出了HVC在仿射编队控制中的潜在价值,通过全面评估HVC对系统的影响,提出了易于测试的稳定性条件,并给出了延迟参数与跟踪误差关系的显式不等式。研究为两轮差动机器人(TWDRs)群提供了系统的协调编队机动控制方案,并通过9台TWDRs的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稳定性和综合性能改进。此外,文中还提供了详细的Python代码实现,涵盖仿射编队控制类、HVC增强、稳定性条件检查以及仿真实验。代码不仅实现了论文的核心思想,还扩展了邻居历史信息利用、动态拓扑优化和自适应控制等性能提升策略,更全面地反映了群体智能协作和性能优化思想。 适用人群:具备一定编程基础,对群体智能、机器人编队控制、时滞系统稳定性分析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HVC在仿射编队控制中的应用及其对系统性能的提升;②掌握仿射编队控制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控制器设计、稳定性分析和仿真实验;③学习如何通过引入历史信息(如HVC)来优化群体智能系统的性能;④探索中性型时滞系统的稳定性条件及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 其他说明:此资源不仅提供了理论分析,还包括完整的Python代码实现,帮助读者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掌握仿射编队控制技术。代码结构清晰,涵盖了从初始化配置、控制律设计到性能评估的各个环节,并提供了丰富的可视化工具,便于理解和分析系统性能。通过阅读和实践,读者可以深入了解HVC增强仿射编队控制的工作原理及其实际应用效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