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bond模式

七种bond模式说明:

第一种模式:mode=0 ,即:(balance-rr) Round-robin policy(平衡抡循环策略)
特点:传输数据包顺序是依次传输(即:第1个包走eth0,下一个包就走eth1….一直循环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传输完毕), 此模式提供负载平衡和容错能力;但是我们知道如果一个连接或者会话的数据包从不同的接口发出的话,中途再经过不同的链路,在客户端很有可能会出现数据包无序到达的问题,而无序到达的数据包需要重新要求被发送,这样网络的吞吐量就会下降

第二种模式:mode=1,即: (active-backup) Active-backup policy(主-备份策略)
特点:只有一个设备处于活动状态,当一个宕掉另一个马上由备份转换为主设备。mac地址是外部可见得,从外面看来,bond的MAC地址是唯一的,以避免switch(交换机)发生混乱。此模式只提供了容错能力;由此可见此算法的优点是可以提供高网络连接的可用性,但是它的资源利用率较低,只有一个接口处于工作状态,在有 N 个网络接口的情况下,资源利用率为1/N

第三种模式:mode=2,即:(balance-xor) XOR policy(平衡策略)
特点:基于指定的传输HASH策略传输数据包。缺省的策略是:(源MAC地址 XOR 目标MAC地址) % slave数量。其他的传输策略可以通过xmit_hash_policy选项指定,此模式提供负载平衡和容错能力

第四种模式:mode=3,即:broadcast(广播策略)
特点:在每个slave接口上传输每个数据包,此模式提供了容错能力

第五种模式:mode=4,即:(802.3ad) IEEE 802.3ad Dynamic link aggregation(IEEE 802.3ad 动态链接聚合)
特点:创建一个聚合组,它们共享同样的速率和双工设定。根据802.3ad规范将多个slave工作在同一个激活的聚合体下。
外出流量的slave选举是基于传输hash策略,该策略可以通过xmit_hash_policy选项从缺省的XOR策略改变到其他策略。需要注意的 是,并不是所有的传输策略都是802.3ad适应的,尤其考虑到在802.3ad标准43.2.4章节提及的包乱序问题。不同的实现可能会有不同的适应 性。
必要条件:
条件1:ethtool支持获取每个slave的速率和双工设定
条件2:switch(交换机)支持IEEE 802.3ad Dynamic link aggregation
条件3:大多数switch(交换机)需要经过特定配置才能支持802.3ad模式

第六种模式:mode=5,即:(balance-tlb) Adaptive transmit load balancing(适配器传输负载均衡)
特点:不需要任何特别的switch(交换机)支持的通道bonding。在每个slave上根据当前的负载(根据速度计算)分配外出流量。如果正在接受数据的slave出故障了,另一个slave接管失败的slave的MAC地址。
该模式的必要条件:ethtool支持获取每个slave的速率

第七种模式:mode=6,即:(balance-alb) Adaptive load balancing(适配器适应性负载均衡)
特点:该模式包含了balance-tlb模式,同时加上针对IPV4流量的接收负载均衡(receive load balance, rlb),而且不需要任何switch(交换机)的支持。接收负载均衡是通过ARP协商实现的。bonding驱动截获本机发送的ARP应答,并把源硬件地址改写为bond中某个slave的唯一硬件地址,从而使得不同的对端使用不同的硬件地址进行通信。
来自服务器端的接收流量也会被均衡。当本机发送ARP请求时,bonding驱动把对端的IP信息从ARP包中复制并保存下来。当ARP应答从对端到达 时,bonding驱动把它的硬件地址提取出来,并发起一个ARP应答给bond中的某个slave。使用ARP协商进行负载均衡的一个问题是:每次广播 ARP请求时都会使用bond的硬件地址,因此对端学习到这个硬件地址后,接收流量将会全部流向当前的slave。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给所有的对端发送更新 (ARP应答)来解决,应答中包含他们独一无二的硬件地址,从而导致流量重新分布。当新的slave加入到bond中时,或者某个未激活的slave重新 激活时,接收流量也要重新分布。接收的负载被顺序地分布(round robin)在bond中最高速的slave上
当某个链路被重新接上,或者一个新的slave加入到bond中,接收流量在所有当前激活的slave中全部重新分配,通过使用指定的MAC地址给每个 client发起ARP应答。下面介绍的updelay参数必须被设置为某个大于等于switch(交换机)转发延时的值,从而保证发往对端的ARP应答 不会被switch(交换机)阻截。
必要条件:
条件1:ethtool支持获取每个slave的速率;
条件2:底层驱动支持设置某个设备的硬件地址,从而使得总是有个slave(curr_active_slave)使用bond的硬件地址,同时保证每个 bond 中的slave都有一个唯一的硬件地址。如果curr_active_slave出故障,它的硬件地址将会被新选出来的 curr_active_slave接管
其实mode=6与mode=0的区别:mode=6,先把eth0流量占满,再占eth1,….ethX;而mode=0的话,会发现2个口的流量都很稳定,基本一样的带宽。而mode=6,会发现第一个口流量很高,第2个口只占了小部分流量


http://blog.itpub.net/14184018/viewspace-713296

### Bond七种模式概述 在编程和技术框架中,Bond 是一种用于数据序列化、反序列化以及跨语言通信的框架。它由微软开发,主要用于简化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过程[^1]。Bond 支持多种模式(Modes),这些模式定义了数据如何被处理和传输。以下是 Bond七种模式: 1. **Compact Binary Format** Compact Binary Format 是一种高效的二进制序列化格式,适用于需要高性能和小体积的应用场景。这种模式通过优化字段编码来减少数据大小,同时保持快速解析能力[^2]。 2. **Simple JSON** Simple JSON 模式将数据以易于阅读和调试的 JSON 格式进行序列化。尽管其体积较大,但因其可读性强,在开发和调试阶段非常有用[^3]。 3. **Pretty JSON** Pretty JSON 是 Simple JSON 的变体,它通过添加缩进和换行符使输出更加美观,便于人类阅读和理解[^4]。 4. **Fast Binary** Fast Binary 模式专注于速度,提供了一种更快的二进制序列化方式,适合对性能要求极高的场景。与 Compact Binary 相比,Fast Binary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提高效率[^5]。 5. **Schemaless Mode** Schemaless Mode 不依赖于预定义的 schema,允许动态地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数据。这种模式适合处理结构不固定或未知的数据集[^6]。 6. **RPC Mode** RPC Mode 专为远程过程调用(Remote Procedure Call)设计,支持高效的服务间通信。它结合了 Bond 的序列化能力和网络传输机制,简化了分布式系统的开发[^7]。 7. **Delta Encoding** Delta Encoding 模式通过仅传输数据变化部分的方式减少带宽消耗。这对于频繁更新的小量数据特别有效,例如实时同步场景[^8]。 ```cpp #include <bond/core/bond.h> using namespace bond; // 示例:使用 Compact Binary Format 进行序列化 void serializeToCompactBinary(const MyStruct& obj, OutputStream& stream) { CompactBinaryWriter<OutputStream> writer(stream); Serialize(writer, obj); } ``` ### 技术应用场景 Bond七种模式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使用。例如,在构建微服务架构时,RPC Mode 和 Fast Binary 模式通常被用来优化服务间通信的效率;而在数据存储和传输中,Compact Binary 和 Delta Encoding 则能显著降低资源消耗[^9]。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