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 6 月 4 日,AI 驱动的代码编辑器 Cursor 正式宣布推出 1.0 版本,这一重大更新标志着 Cursor 从测试阶段迈向成熟产品,为开发者带来了更智能、更高效的编程体验。作为一款基于 Visual Studio Code 分支并深度整合 AI 功能的开发环境,Cursor 1.0 引入了多项创新功能,旨在优化代码审查、调试和开发流程,显著提升生产力。
BugBot:自动代码审查的得力助手
本次更新最大的亮点之一是 BugBot 的加入。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代码审查是确保代码质量的关键环节,但传统的人工审查不仅耗时费力,还容易因人为疏忽而遗漏潜在问题。BugBot 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它能够自动审查 Pull Requests(PRs),凭借强大的 AI 算法精准识别潜在的 Bug 和问题。一旦发现问题,BugBot 会在 GitHub 的 PR 页面上留下详细评论,开发者只需点击 “Fix in Cursor” 按钮,便能直接跳转到 Cursor 编辑器,此时 BugBot 已贴心地填充好修复建议,大大提高了问题解决的效率。这一功能对于追求代码质量和开发速度的团队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
记忆功能:让开发更具连贯性
Cursor 1.0 以测试版形式推出的 Memories(记忆功能)同样引人注目。在复杂的开发项目中,开发者常常需要在不同时间点回顾之前的对话和关键信息,以往可能需要手动记录或花费大量时间在历史记录中查找。现在,Cursor 能够记住对话中的关键内容,并按项目进行分类存储。无论是重要的参数设置、特定功能的实现思路,还是与团队成员讨论的解决方案,都能轻松回溯。这一功能使得开发过程更具连贯性,开发者无需再为遗忘关键信息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代码的编写和优化。
后台智能体与 Jupyter Notebook 深度集成
自从几周前 Cursor 推出后台智能体(远程编码助手)的早期体验版以来,受到了开发者的广泛好评。如今,后台智能体已对所有用户开放。用户只需点击聊天窗口的云图标,或按下 Cmd/Ctrl+E(在隐私模式关闭时)即可启用。后台智能体能够在后台长时间运行,帮助开发者进行构建、研究和调试代码等工作,极大地提升了工作的流畅性和高效性。
同时,Cursor 现在深度集成了 Jupyter Notebook。这意味着在 Jupyter 环境中,Agent 可直接创建和编辑多个单元格,对于从事数据科学和研究任务的人员来说,这是一个重大提升。在初期阶段,该功能仅支持 Claude Sonnet 模型,但已经为相关领域的开发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一键安装 MCP 及其他实用更新
为了进一步简化开发流程,Cursor 1.0 支持一键安装 MCP 服务器,并结合 OAuth 支持,大大简化了服务器验证流程。官方还提供了精选的 MCP 服务器列表,开发者可以轻松将心仪的服务器添加到 Cursor 中。
在聊天界面方面,Cursor 新增了可视化支持,能够直接渲染 Mermaid 图表和 Markdown 表格,使信息展示更加直观清晰。此外,新版还对设置和仪表盘界面进行了优化,新仪表盘可以查看个人或团队的使用数据,包括编辑的代码行数、接受的标签数及请求数等,开发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使用情况,从而做出更合理的开发决策。
在定价方面,Cursor 也进行了简化,统一采用基于请求的计费模式,而 Max Mode 则按 Token 计价,适用于所有顶级模型,开发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案。
Cursor 1.0 的发布,无疑为开发者们带来了一场编程效率的革命。这些创新功能的加入,使得编程过程更加智能、高效,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资深开发者,还是刚刚入门的新手,都能从中受益。随着 AI 技术在编程领域的不断深入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像 Cursor 这样的智能编程工具将引领软件开发行业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