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基本思想:
基本思想:
通过相邻两数间的比较和交换,使得数值较小的数逐渐从底部向顶部转移。
排序较大的数逐渐从顶部移到底部,就像水底气泡向上冒。
关于时间复杂度:
1.最好时间复杂度
初始状态正序,一趟扫描即可完成排序。
所需关键字比较次数C 和 记录移动次数 M 均达到最小值: Cmin= n-1,Mmin=0
冒泡排序最好的时间复杂度是O(n)
2.最坏时间复杂度
初始状态为反序,n-1趟排序
每趟排序进行n-i次关键字的比较【1<=i<=n-1】
且每次都必须移动记录三次来达到交换记录位置
此种情况下,比较和移动次数均达到最大位置
Cmax=n(n-1)/2 = O(n^2)
Mmax=3n(n-1)/2=O(n^2)
冒泡排序最坏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为O(n^2)
冒泡排序的代码实现:
<pre class="Code">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
int i,j,temp;
for(i=0;i<a.length-1;i++)
{
for(j=0;j<a.length-i-1;j++)
{
if(a[j]>a[j+1])
{
temp = a[j];
a[j] = a[j+1];
a[j+1] = temp;
}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2,4,3,5,8,6,12};
bubbleSort(a);
for(int i=0;i<a.length;i++){
System.out.print(a[i]+" ");
}
}
}
简单分析:
1.外层循环遍历N-1次,因为使得n-1个数有序则n个数都有序
2.内层循环遍历N-i-1次,因为每趟外层遍历确定末位项在序列中的位置,只需要
遍历已经确定好位置之外的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