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
1️⃣原视频打包时,是使用electron-builder打包,使用electron-builder打包,打包时要访问github
需要修仙术
才能访问。
2️⃣本笔记,使用Electron Forge进行打包,使用Electron Forge不需要访问github
更友好。在Electron 官网中也推荐使用这种方式 👉Electron
一、Electron是什么
简单的一句话,就是用html+css+js+nodejs+(Native Api)做兼容多个系统(Windows、Linux、Mac)的软件。
官网解释如下(有点像绕口令):
Electron是一个使用 JavaScript、HTML 和 CSS 构建桌面应用程序的框架。 嵌入 Chromium 和 Node.js 到 二进制的 Electron 允许您保持一个 JavaScript 代码代码库并创建 在Windows上运行的跨平台应用 macOS和Linux——不需要本地开发 经验。
二、Elemtron流程模型
三、Electron搭建工程,若成功则输出123
3.1 准备
可参考Electron官网地址
需要node和npm,先检测是否安装。
node -v
npm -v
3.2 项目初始化
命令行创建
mkdir my-electron-app && cd my-electron-app
npm init
或者,手动快速创建
package.json文件
{
"name": "my-electron-app",
"version": "1.0.0",
"description": "test Electron",
"main": "main.js",
"author": "Bin9153",
"license": "MIT"
}
有几条规则需要遵循:
entry point 应为 main.js.
author 与 description 可为任意值,但对于应用打包是必填项。
3.3 安装 Electron
npm install --save-dev electron
//或者
npm install electron -D
3.4 配置并启动
在 package.json配置文件中的scripts字段下增加一条start命令:
{
"scripts": {
"start": "electron ."
}
}
这一步,完整的package.json
{
"name": "my-electron-app",
"version": "1.0.0",
"main": "main.js",
"scripts": {
"start": "electron ."
},
"author": "bin9153",
"license": "ISC",
"description": "electron test",
"dependencies": {
"electron": "^31.2.0"
}
}
代码解析:
创建main.js。
在main.js里写入
console.log(123)
再运行!
npm start
注意:
- 先创建main.js,否则报错
- 如果main.js里没写输出(或其他代码)则,启动了运行窗口也不容易看出变化
成功输出123,工程搭建完成。
四、开始制作程序
4.1 案例1:做一个简易网页程序
点击可以查看,browser-window配置项的开发文档
在main.js里写入
const {
app, BrowserWindow} = require('electron')
app.on('ready', () => {
//当app准备好后,执行createWindow创建窗口
const win = new BrowserWindow({
width: 800,//窗口宽度
height: 600,//窗口高度
autoHideMenuBar: true,//自动隐藏菜单档
alwaysOnTop: true,//置顶
x: 0,//窗口位置x坐标
y: 0//窗口位置y坐标
})
//加载一个远程页面
win.loadURL('https://blog.csdn.net/qq_33650655/article/details/140353815')
})
运行
npm start
成功显示页面。
4.2 案例2:做一个本地程序(不是远程链接页面,是自己写的页面)
4.2.1 是本地程序,所以创建新的页面
新建pages目录,创建页面,这里就像写前端一样了。index.html,index.css
index.html里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