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按分组数量来看约有一半的TCP报文段包含成块数据(FTP、电子邮件和Usenet新闻),另一半则包含交互数据(Telnet、Rlogin),两者使用的处理算法不同。
2. 交互式输入
每一个交互按键都会产生一个数据分组
3. 经受时延的确认
发送ACK的时间差是200ms的整数倍,因为TCP使用了一个200ms的定时器,该定时器以相对于内核引导的200ms固定时间溢出。
4. Nagle算法
该算法要求一个TCP连接上最多只能有一个未被确认的未完成的小分组(41字节长,包括20字节的IP首部,20字节的TCP首部以及1字节的数据),在该分组的确认到达前不能发送其他的小分组。在局域网中两个主机之间发送数据时很少使用该算法。
算法优点:自适应,确认到达得越快,数据就发送得越快。
4.1 关闭Nagle算法
需要关闭该算法的情境:必须无时延地发送,以便为交互用户提供实时反馈。
因为在跨广域网运行一个交互应用地环境下,当进行多字节地按键输入时默认使用Nagle算法会引起额外的时延。
4.2 举例
关闭Nagle算法后:
5. 窗口大小通告
服务器通常通告窗口大小为8192个字节,因为服务器在读取并回显接收到的数据之前,TCP没有数据发送。当服务器读取了来自客户的输入后,来自服务器的额数据就会被发送。
客户通告窗口大小总是小于4096字节,因为在ACK到来时,客户的TCP总是有数据需要发送(在等待ACK的过程中缓存接收到的字符)。
6. 小结
- 交互数据总以小于最大报文段长度的分组发送,Rlogin中一次发一个字节,Telnet可以一次发一行,但目前一般还是一次发一个字节。
- 小的报文段接收方使用经受时延的确认方法判断该确认是否可以被推迟发送,以便与回送数据一起发送,减少报文段数。
- 在较慢的广域网中常使用Nagle算法减小这些小报文段的数目,但有时也需要禁用该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