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享】全球河流范围变化数据

今天要说明数据就是全球河流范围变化数据。

数据介绍

图片

图片

河流作为地球水循环的重要载体,其范围变化不仅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动态演化,更与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存在深度耦合。本文将系统解析全球河流范围变化数据的核心指标、河流与气候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相关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一、数据核心指标解析

该数据基于 HydroBASINS 数据库构建,涵盖流域标识、河流形态、变化幅度及河段类型等多维度指标,具体内涵如下:

1. 流域标识类指标

  • PFAF_ID

    :HydroBASINS 数据库中 6 级流域的唯一标识。HydroBASINS 是全球广泛使用的流域划分数据库,6 级流域代表中等尺度的水文单元(面积约 10,000-100,000 平方公里),该 ID 可精准定位河流所在的水文分区,为跨区域对比提供基础。

  • regionFlag

    :流域所在大洲的缩写标识(如亚洲为 “AS”、非洲为 “AF”、欧洲为 “EU” 等),便于快速区分不同大陆的河流特征。

  • BAS2

    :HydroBASINS 数据库中 2 级流域的 ID。2 级流域为更大尺度的水文单元(面积通常超过 100 万平方公里),可用于分析宏观区域的河流变化规律。

2. 河流形态与规模指标

  • staArea

    :流域内河流总面积(单位:平方公里),直接反映河流在该区域的空间覆盖范围。例如,亚马逊河流域的 staArea 可达数万平方公里,而干旱区小流域可能仅为几平方公里。

  • aveSinu

    :河流的平均弯曲度(河道长度与直线距离的比值)。弯曲度高的河流(如长江中下游河段)通常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缓;而山区河流因地形约束,弯曲度较低(如金沙江部分河段)。

  • aveNC

    :平均河道数量,反映河流的分支程度。三角洲地区(如尼罗河三角洲)因泥沙沉积常形成多河道分布,aveNC 值较高;而单一河道的河流(如黄河中游部分河段)aveNC 则接近 1。

  • aveWidth

    :河流平均宽度(单位:米),受径流量、地形等因素影响。亚马孙河主航道平均宽度可达 10 公里以上,而干旱区季节性河流宽度可能不足 1 米。

3. 河流范围变化幅度指标

此类指标以百分比形式呈现流域内河流面积的变化趋势,包括 5 种类型:

  • PSD

    :显著减少(Significant Decrease)的河流面积占比;

  • PMD

    :中度减少(Moderate Decrease)的河流面积占比;

  • PGS

    :基本稳定(General Stable)的河流面积占比;

  • PMI

    :中度增加(Moderate Increase)的河流面积占比;

  • PSI

    :显著增加(Significant Increase)的河流面积占比。

通过这些指标,可直观判断某流域河流是扩张、萎缩还是稳定,例如某流域 PSD 为 30%、PMI 为 5%,说明其河流以萎缩为主。

4. 河段类型及变化指标

根据河流受影响的主导因素,数据将河段分为 3 类,并分别统计其变化幅度:

  • Type-R(水库型河段)

    :受水库调控影响显著的河段,其范围变化与大坝蓄水、放水密切相关。例如,三峡水库库区的 areaTypeR 会随水位升降明显变化,PSDTypeR 和 PSITypeR 也会呈现周期性波动。

  • Type-M(形态信号河段)

    :自然形态演变主导的河段,变化主要由泥沙沉积、侵蚀等地质作用驱动。如黄河入海口的 Type-M 河段,因泥沙淤积常出现 PSI(显著增加)。

  • Type-H(水文信号河段)

    :变化主要由径流量(宽窄变化)驱动的河段,与降水、融雪等水文过程直接相关。如季风区的河流,雨季时 Type-H 河段的 PSI 会显著升高。

二、河流范围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双向作用

河流与气候并非孤立存在,二者通过水循环、碳循环等过程形成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1. 气候变化对河流范围的驱动作用

气候变化通过改变降水、气温及极端事件频率,直接影响河流水量与空间分布:

  • 降水模式改变
    降水是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来源。在热带多雨地区(如刚果盆地),若年降水量增加 10%,河流径流量可能提升 15%-20%,导致 staArea(河流总面积)扩张,aveWidth(平均宽度)增加;而在干旱的中亚地区,若降水减少 20%,部分支流可能干涸,PSD(显著减少)占比会大幅上升,甚至出现河流断流。

  • 气温升降的双重影响
    气温升高对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如阿尔卑斯山区、青藏高原)的河流影响显著:短期内,冰川融水增加会使河流水量激增,aveNC(河道数量)可能因支流激活而增多,PSI(显著增加)占比上升;但长期来看,冰川储量减少会导致补给枯竭,河流逐渐萎缩,例如青藏高原部分河流已出现 PMD(中度减少)趋势。此外,气温升高会加速蒸发,在半干旱的美国大平原,蒸发量每增加 5%,河流 aveWidth 可能缩减 3%-5%。

  • 极端气候事件的冲击
    暴雨与洪水会使河流短期内 “突破” 常规范围 ——2020 年长江流域特大暴雨期间,部分河段的临时扩张面积超过常年 staArea 的 50%,对沿岸城镇造成威胁;而长期干旱(如 2018-2022 年欧洲干旱)则会导致河流快速收缩,意大利波河甚至出现 PSD(显著减少)占比达 60% 的情况,航运和农业灌溉均受严重影响。

2. 河流范围变化对气候的反馈作用

河流范围的扩张或萎缩,也会通过改变地球表面的物质与能量循环,反作用于区域乃至全球气候:

  • 水汽循环的调节
    河流是地表重要的 “水汽源”。当河流范围扩大(如亚马逊河汛期),水面蒸发量可增加 20%-30%,进入大气的水汽增多,可能使周边地区降水频率提高 5%-10%,形成 “局部小气候”;反之,若河流萎缩(如非洲萨赫勒地区),蒸发量减少会导致大气湿度下降,进一步加剧干旱,形成 “干旱 - 河流萎缩 - 更干旱” 的恶性循环。

  • 碳循环的扰动
    河流周边的湿地和植被是重要的 “碳汇”。当河流范围扩张(如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淹没区域的植物生长加速,每年可多吸收约 100-200 吨 / 平方公里的二氧化碳;而河流萎缩会导致湿地退化,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加快,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如甲烷),例如中亚咸海萎缩后,周边区域碳排放较 30 年前增加了 40%,加剧了区域气候变暖。

  • 地表反照率的改变
    河流表面的反照率(约 5%-10%)远低于陆地(裸地约 30%、植被覆盖区约 15%-25%)。当河流范围扩大,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会增加,可能使局部气温升高 0.5-1℃,进而影响大气环流;而河流萎缩会使地表反照率上升,反射更多太阳辐射,导致局部降温,例如澳大利亚墨累河干旱期,周边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低 1-2℃。

三、数据应用说明

本数据以 shp(Shapefile)格式存储,这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常用的空间数据格式,包含河流的几何形状、属性信息等,可直接用于 ArcGIS、QGIS 等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如绘制全球河流变化热点图、分析不同大洲 Type-H 河段的变化差异等。

需注意的是,数据仅反映河流范围的客观变化,具体驱动因素(如气候变化、人类活动)需结合其他数据(如降水数据、水库运行记录)进一步验证。使用者可根据研究需求,选取特定指标(如 PSD、aveSinu)或河段类型(如 Type-R)进行针对性分析。

河流范围变化是地球系统变化的 “晴雨表”,其数据的深度解析不仅有助于理解自然规律,更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结合更高分辨率的观测数据与模拟模型,可进一步揭示河流与气候的耦合机制,为全球生态安全保驾护航。

注:本文中的数据和指标仅为示例,实际数据请参考最新发布全球河流范围变化数据.

数据说明

1、数据来源网络收集
2、本资源仅用作为学习用途,不能用于商业通途

3、全球河流范围变化数据。数据为shp格式。请自行斟酌使用。

数据获取方式

点击关注后后台咨询小编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数据智研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