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798)
- 收藏
- 关注
原创 与AI时代同频共振,亚信科技以独特客户价值打造三大增长引擎
毋庸置疑,当前已经步入了AI时代。随着DeepSeek点燃了大模型行业化的热情,阿里云、百度智能云、英伟达、亚信安全等重量级玩家也相继在行业大模型领域持续推进,一场AI大模型to B、to G化的大趋势,驱动着亚信科技等许多AI时代抢跑者,走在了行业变革的最前端。为此,如亚信科技等有志于此的科技公司,成为了AI大模型应用与交付的真正推动者与实施者。据中国信通院、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在2025年6月26日共同发布的《大模型应用交付供应商名录》显示,亚信科技凭借多方面的突出表现及在多个行业的广泛
2025-08-07 21:22:37
679
原创 微软亚洲研究院(新加坡)正式建立,我这么看
微软在新加坡设立亚洲研究院首个东南亚实验室,聚焦人工智能领域。作为北京研究院的延伸,该实验室将联合当地高校和企业开展科研合作,培养AI人才,并推动智慧城市、金融科技等应用落地。依托新加坡的科技优势,该实验室有望复制北京研究院的成功模式,结合东南亚多语言特色开展本土化研究,加速区域AI生态发展。此举彰显微软对东南亚市场的重视,或将成为推动该地区成为全球AI发展重要力量的关键布局。
2025-07-29 18:27:28
277
原创 再谈亚马逊云科技(AWS)上海AI研究院7月22日关闭事件
资料显示,AWS上海AI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由上海纽约大学教授张峥领导,聚焦图神经网络(GNN)、机器学习及AI Agent等前沿领域,曾开发开源框架Deep Graph Library(DGL),为亚马逊贡献约10亿美元营收,并发表超100篇顶级论文。就此再看美国科技企业撤离潮,2025年,IBM关闭在华运营32年的研发中心(影响1,800人),微软迁移上海AI实验室团队至美澳等国。就此再论该事件,需要注意的是AWS上海AI研究院的关闭,是中美科技博弈、企业AI转型与全球成本收缩三重因素的综合结果。
2025-07-29 18:19:48
671
原创 许久没关注IT老大哥,这个Q又赚了126亿,你觉得怎样?
IBM 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亮眼,总营收169.77亿美元(同比增长7.7%),净利润21.94亿美元(增长19.6%)。三大业务板块均实现增长:软件业务(73.9亿美元,+10%)、咨询业务(53.1亿美元,+3%)、基础设施业务(41.4亿美元,+14%)。关键增长点包括:1)新一代AI大型机z17上市,AI推理性能提升50%;2)收购Hakkoda增强AI咨询能力;3)生成式AI业务订单超75亿美元。IBM通过"混合云+AI硬件+咨询"组合拳构建差异化优势,但需应对公有云巨头的竞
2025-07-29 18:10:08
318
原创 千亿现金支撑,布局高速快充站,理想已经完胜
理想汽车凭借1107亿元现金储备加速充电网络布局,已建成958座高速超充站(占市场总量1/3),覆盖全国251个城市。其"九纵九横"高速网络实现核心路段贯通,配备520kW 5C超充桩,10分钟可补充500公里续航。CEO李想表示,雄厚资金将支撑2025年底实现4000座超充站目标,覆盖90%国家级高速主线。这一基建战略与即将上市的理想i8纯电SUV形成协同,正重塑行业充电体验标准。
2025-07-29 18:01:35
862
原创 全球云观察: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九大热点
盛况空前,诸如大家熟知的智谱、阶跃星辰、MiniMax、面壁智能、月之暗面、无限光年、银河通用、宇树科技、智元新创、云深处科技、灵初智能、燧原、摩尔线程、沐曦、无问芯穹、阿里巴巴、蚂蚁集团、百度、腾讯、新华三、中科曙光、华为等都有现场展示与论坛发布。可能在以前,AI领域难以想象200+初创项目路演,覆盖量子计算、具身智能等领域,70%成立不足三年,90后创始人占比超40%。WAIC2025,不同于往届,不仅展示了AI技术的突破,更凸显了从实验室到产业落地的趋势,以及全球协作治理的重要性。
2025-07-29 17:47:38
1691
原创 AI革命,分布式存储也在革命,全闪化拐点已至
摘要:全球存储行业正迎来全闪化时代,SSD替代HDD的趋势已成定局。SSD凭借高性能、低功耗等优势,在5年TCO成本上已与HDD持平,并有望在2027年实现单位容量价格更低。同时,SSD能效优势契合"双碳"目标,可显著降低数据中心能耗。随着国产存储产业链成熟和AI应用需求爆发,分布式全闪存储正成为数据基础设施的最优解。Gartner预测,2027年SSD发货量占比将超50%,核心业务全闪存占比超90%。技术与经济双拐点已至,分布式全闪化时代势不可挡。(148字)
2025-07-14 22:11:20
789
原创 Manus闪电外迁裁员,你想知道AI企业出海到底有多难吗?
新加坡招聘计划已经开启,正招募AI工程师、数据科学家等岗位,月薪**8000-16000美元(约合人民币11万元/月),年薪超130万元,显著高于原中国团队薪资水平。对此,Manus对外回应表示,“基于公司自身经营效率考量,我们决定对部分业务团队进行调整。据悉,Manus中国区原有员工约120人,此次调整中,40余名核心技术人员迁往新加坡总部,其余约80名非核心员工被裁,裁员比例近2/3。在商业化尝试上,Manus推出分级订阅制,基础版19美元/月,专业版199美元/月,但尚未形成稳定变现闭环。
2025-07-09 16:05:57
1149
原创 超千亿元并购,HPE这个时候“豪赌”Juniper,值吗?
在HPE的AI与云网络布局上,Juniper的先进网络技术,如AI驱动的Mist AI平台、云原生解决方案,将强化HPE在混合云、AI数据中心领域的竞争力。此次交易翻倍了HPE的网络业务规模,为其创建了包括完整现代网络解决方案的业界领先的云原生和人工智能驱动的 IT 产品组合,也加速了 HPE 产品组合向高利润、高增长领域的转变。不过,从解决方案创新整合来看,Juniper的Mist AI技术将加速HPE的AI服务器与智能网络融合,满足企业对低延迟、自动化网络的需求。由此可见,HPE的战略动机路人皆知了。
2025-07-09 15:46:51
398
原创 之前蔚来,现在宁德,换电将成欧洲电动汽车潮流吗?
宁德时代进军欧洲换电市场,聚焦可持续供应链转型。其换电技术可提升补能效率(3-5分钟)、降低购车成本(30%-50%),并优化电池寿命管理。通过标准化电池模块和重卡换电方案,宁德时代试图建立跨品牌通用网络,但面临欧洲市场充电基建滞后、建站成本高企等挑战。若结合本地化合作与商用场景试点,该模式或能突破欧洲电动化瓶颈,助力中国企业在全球新能源标准制定中占据主动。(148字)
2025-07-02 17:18:10
536
原创 海康威视突然被加拿大下了“逐客令”,你怎么看?
据业内朋友分析指出,加拿大以“国家安全”为由勒令海康威视在120天内关闭所有在加业务,这一事件看似单点爆发,实则牵涉国际关系、市场博弈与技术竞争的多重逻辑。海康已降低欧美依赖,2024年境外主业占28.1%和创新业务如机器人、汽车电子等,占24.3%,这些合计占比过半,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成为新支柱。虽然加拿大市场占海康海外收入不足5%,资料显示,在2024年总营收925亿元中,加拿大业务营收还可以,且关停成本如资产处置、违约赔偿等在可控范围。当然不可否认,这带来的间接影响还是有的。
2025-07-02 17:09:00
229
原创 国产GPU初创公司,为什么争先恐后开启了IPO进程?
据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摩尔线程以自主研发的全功能GPU为核心,致力于为AI、数字孪生、科学计算等高性能计算领域提供计算加速平台。当然,机会越多,竞争也就越大。壁仞科技一旦真的获得强力支持,将进一步加剧与摩尔线程、天数智芯等其他国产GPU厂商,以及华为昇腾等国产AI芯片厂商的竞争。另有业内消息称,壁仞科技可能今年8月港交所上市,对此消息壁仞科技未做任何回应。对此,还有业内朋友指出,完成15亿融资后,投后估值将达到约155亿元人民币。对于上市计划,壁仞科技没有直接正面回应,业内却热火朝天的议论开了。
2025-07-01 14:39:08
368
原创 支持漂亮国制造业回流,超微电脑欲开启产能扩张节奏
超微电脑(Super Micro Computer)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梁见后表示,随着全球人工智能(AI)需求的加速增长,将计划扩大其在美国的服务器产能。相比惠普Cray XD2000的定制化路线,超微采用模块化架构(Building Block Solutions),使产线切换效率提升40%,更适应AI客户快速迭代需求。业内朋友分析指出,超微电脑(Super Micro Computer)计划扩大美国服务器产能的战略决策,反映了当前全球AI产业高速发展与企业地缘战略调整的双重趋势。明书法:此一时彼一时。
2025-05-28 12:37:05
525
原创 IPv6发展了这么多年,国内市场规模化情况到底如何了?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7年发布的《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明确了“三步走”目标,计划到2025年实现IPv6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支持,用户规模和流量占比全球领先。值得表扬的是行业应用与创新方面,在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领域,电力、交通等领域试点IPv6+工业互联网,例如国家电网的智能电表IPv6化,提升数据传输安全。此外,在内容分发网络(CDN)领域,国内TOP10的CDN企业如网宿、金山云等,IPv6覆盖率达90%以上,显著提升内容访问效率。当前,应用生态发展也非常快。
2025-05-28 12:00:20
1595
原创 集体减产为涨价,全球五大NAND闪存大厂再抱团,算你狠
首先来看一下业内传出的消息,据多个国内外的媒体透露,全球五大NAND闪存原厂,如三星、铠侠、美光、SK海力士、西部数据已经决定集体减产10%~15%,由此可能带来的结果必然是:NAND闪存可能涨价在即。减产稳价,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我十几分理解。这样的减产类似操作,并非个例,在存储行业并非首次,如2016年、2019年减产潮,厂商通过限产推动价格周期性回升,当时起到了一定效果。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五大NAND闪存原厂,供需失衡,价格持续低迷,人家也不能老喝西北风,人家也要养家糊口,也要赚钱是不?
2025-05-28 11:38:03
967
原创 战略意图很明显,曙光和海光将合并,1+1=2还是>2?
还有,之前大家也看到了海光信息的x86技术受漂亮国出口管制影响,合并后可能借助曙光的国资背景和政策支持,加速国产替代技术研发(如RISC-V或自研架构),减少对西方技术的依赖。双方一旦合并,可以形成“芯片设计+服务器/数据中心”的垂直整合能力,降低供应链风险,提升产品自主可控性,甚至实现定制化芯片与服务器协同优化。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双方都发了公告,海光信息正在筹划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海光芯片与曙光服务器结合,可能对标华为(鲲鹏+昇腾)、浪潮等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优势。
2025-05-28 11:16:46
5258
原创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英伟达在上海的这一步棋下得如何?
不管怎么说,中国市场对英伟达的战略意义实在太重要了。当然,英伟达的目标也有两层含义:上海研发中心既聚焦中国市场需求,如自动驾驶、生成式AI等,也参与全球项目如芯片设计验证、产品优化等,形成“本土需求+全球创新”的双向联动。另有业内朋友说,为规避GPU性能限制,英伟达上海研发中心可能转向开发针对AI推理的专用芯片(ASIC),这类芯片在能效和成本上更具优势,适合中国大规模AI应用场景。更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举措虽好,但也面临很多挑战,特别是如何平衡技术保密与本土化创新的关系,还需要下功夫。
2025-05-21 09:51:31
298
原创 OpenAI重组,孙正义软银开心了,但马斯克乐意吗?
软银此前对OpenAI的300亿美元投资协议中明确要求其进行结构调整,若OpenAI未能在2025年底前完成重组,即转为公益公司并保留非盈利实体的控制权,软银的投资额度将缩减至200亿美元。OpenAI此次重组方案直接回应了这一条款,既保留了非营利部门对公司的控制权,又通过公益公司模式为商业化保留了空间,满足了软银的硬性条件,避免了投资缩水的风险。这种模式既能为技术研发提供资金,如微软合作的千亿美元投资计划,又保留了非营利部门的监督权,符合软银对长期可持续投资的偏好。无利不起早,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2025-05-21 09:43:16
423
原创 这家历经40年的网络老厂,没想到现在照样业绩长虹,霸气外露
【科技明说 | 科技热点关注】早在1984年12月,这家公司在美国成立。创始人是斯坦福大学的一对教师夫妇,计算机系的计算机中心主任莱昂纳德·波萨克(Leonard Bosack)和商学院的计算机中心主任桑蒂·勒纳(Sandy Lerner),夫妇二人设计了叫做“多协议路由器”的联网设备,用于斯坦福校园网络(SUNet),将校园内不兼容的计算机局域网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这个联网设备被认为是联网时代真正到来的标志。但是从成立到1991年这6年里,这家网络公司发展缓慢。直到1991年,随着约翰·钱伯斯
2025-05-21 09:36:29
259
原创 上有堵截,下有追兵,铠侠Kioxia现在还是NAND大亨吗?
显然,铠侠Kioxia的挑战从来就没有消失过,相反,更为突出。就此,铠侠Kioxia需要持续优化技术、绑定长期客户,如与西部数据合作深化,并灵活应对行业波动,这样才可能长盛不衰。处在行业低谷期时,铠侠Kioxia依然减产,随即缩减资本开支,降低产能利用率,2025年需求回升,立马提升产能利用率,从而摊薄固定成本。回望2024年前后,全球存储芯片市场可能经历周期性低谷,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差点儿困死铠侠Kioxia。当然,NAND盖楼大赛一直在进行中,越盖越高,对铠侠Kioxia来说,可谓永无止境。
2025-05-21 09:30:54
290
原创 沙特Humain是怎样一个AI公司,英伟达、AMD都抢着合作?
谋定AI大战略,没有错,也并不离谱。事实上,沙特Humain的成立,就是是沙特2030愿景及超越计划投资1000亿美元的关键举措,目标是通过年均300亿美元的AI投入,减少对石油经济的依赖,并将沙特打造为全球前15大AI中心之一。我觉得,沙特Humain战略意义非凡,这不仅是沙特经济转型的抓手,更试图通过资本✖️技术✖️制造的垂直整合,重塑全球AI产业链格局,推动社会效率不断提升 成为中东科技影响力的标杆。在AI基础设施上,如前文提到的两条重要消息,英伟达与AMD热衷于沙特Humain的发展。
2025-05-21 09:20:10
913
原创 之前被炒天价邀请码,现在Manus却开放注册,你咋看?
据悉,在商业模式探索上,Manus推出三档付费订阅方案,即月费19美元、39美元、199美元,结合免费用户每日300积分的限制,意在通过分层服务吸引付费转化。开放注册后,用户可直接体验产品,降低准入门槛,有助于扩大用户基数,收集更广泛的使用数据以优化功能,同时平息过度炒作的质疑。下一步发展,在场景深耕与本土化适配上,目前Manus覆盖的是金融、招聘、教育等场景,但需针对不同市场,如中东、日本等还需要进行本地化适配,例如合规性调整和语言支持不能忽视,否则后果很严重。按照朋友的意思,软件再好,也是用出来的。
2025-05-20 10:33:53
503
原创 国产GPU创企遇挫,欠薪风波下的砺算科技路在何方?
然而,这笔投资加重了东芯自身的财务负担,2024年其归母净利润亏损1.67亿元,2025年一季度亏损进一步扩大至5924万元,部分归因于对砺算的投资亏损。砺算科技高管未正面回应欠薪问题,仅称涉及“内部管理机密”,但承认近期召开了全体员工大会,强调管理层进行了“透明沟通”。多名员工证实,尽管东芯股份等资方在2024年注资3.28亿元,但资金仅支撑到2025年3月,后续运营费用无明确来源,导致欠薪问题重现。东芯高管称,砺算运营正常,但承认需等待芯片验证结果再决定是否追加投资,这一态度加剧了团队与资方的矛盾。
2025-05-20 10:30:29
436
原创 传说中的“N+8”离职补偿,某软上海为什么快成热搜了?
网传一名12年老员工晒出离职协议,显示其月薪为3.5万元,20个月工资补偿为70万元,加上24个月的失业补助(每月3000元,总计7.2万元),合计77.2万元。被裁员工可获得“N+8”的补偿,其中“N”为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额外再加8个月工资。目前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微软为了优化利润率,在2024年已多次裁员,涉及游戏、云服务等部门,2025年上海成为调整重点。对于微软来说,有失有得。当前业内消息说,部分被裁员工对高额赔偿表示满意,称“失业也是一种幸福”,认为缓冲期充足。
2025-05-20 10:20:53
454
原创 5月7日那天,DeepSeek为何会致谢腾讯技术团队?
这里需要明确一下DeepEP框架,最初是在MoE架构大模型中通过突破性方法实现了300%的通信效率提升,减少对英伟达NCCL的依赖,但是这在成本更低的RoCE网络中表现不佳,带宽利用率低且存在CPU控制面延迟问题,限制了实际应用。我看了一下,腾讯对开源DeepSeek的DeepEP通信框架进行了深度优化,显著提升了该框架在多种网络环境下的性能表现,解决了此前在低成本RoCE网络中的瓶颈问题,并推动其更广泛的应用。按道理,这样的优化本来就是DeepSeek自己的事情,反而让腾讯技术团队抢了先,这是为什么呢?
2025-05-20 10:13:31
380
原创 一年亏了接近7亿,被誉为AI四小龙之一 ,云从科技咋滴啦?
据资料显示,2024年云从科技的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8.27%至4.72亿元,研发人员从467人减至228人,研发裁员51%,可能直接影响了技术迭代能力。据相关资料透露,张岭出生于1973年,曾担任IBM中国研发中心的高级技术主管、传化智联智能化技术中心总经理、传化智联技术副总裁等职,此前公司2023年年报,张岭从云从科技获得的税前报酬为33.41万元。据业内人士分析,云从科技2024年营收才到3.98亿元,亏损却高达6.96亿元,且亏损同比扩大8.12%,这一结果主要由多重内外因素叠加导致。
2025-05-20 10:02:25
350
原创 2025第一Q,全球芯片创新巨头AMD是不是赚得有点多?
在业绩表现优秀的同时,AMD也在加强扩军备战,战略收购了ZT Systems,进一步整合系统级和机架级技术,这有助于AMD聚焦2028年数据中心AI加速器5000亿美元的市场机遇。与此同时,AMD产品组合的丰富性进一步提升,性能优势也一如既往的重视,如第二代3D V-Cache技术,吸引了更多消费者和企业用户的目光,尤其在高端游戏和内容创作领域表现突出。很抱歉,最近有点忙,我才注意到AMD公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显示,季度营收74.38亿美元,上年同期为54.73亿美元,同比增长36%。
2025-05-15 12:21:03
348
原创 我们来聊聊这个有意思的话题,生成式AI就像养娃
相信,很多人对生成式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即AIGC)并不陌生了,毕竟AI与大模型已经深入行业、深入人心,概念普及早已到位,然而,还是有不少人对其概念并不十分清楚。能生成人类未明确编程的内容,例如写诗、绘画、设计代码,甚至创作音乐或虚构故事情,例如ChatGPT生成对话、MidJourney生成图像等。目前,新一代生成式AI可跨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模态工作,如GPT-4支持图文混合输入,Sora生成视频,智谱AI清影生成视频。
2025-05-08 12:10:07
1226
原创 长江存储母公司新获16亿融资,你怎么看?我觉得未来可期
资本+技术,双向驱动,有着国内规模化的存储芯片垫底,不管什么时候IPO或不IPO,长江存储的未来都可期可待。此次融资可能用于加速技术升级,如更高层数NAND研发,以及产能扩充,应对AI、数据中心等领域激增的存储需求。今天我看到长江存储的母公司,即长江存储科技控股有限责任公司(长控集团)近期获得94.38亿元融资,其中包括养元饮品控股的泉泓投资出资16亿元,持股0.99%。此外,长控集团旗下武汉新芯正在IPO进程中,宏茂微电子等子公司业务涵盖封装测试等领域,融资或为子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完善产业链布局。
2025-04-30 08:09:39
484
原创 Lepton刚被英伟达收购,就终止服务,你如何看这波操作?
此前,英伟达主要提供GPU硬件,但通过收购Lepton AI(一家提供AI云服务及算力租赁的平台),其业务延伸至芯片设计、服务器组装、算力租赁等环节,形成“芯片+软件+服务”的闭环,与亚马逊、谷歌等云服务巨头直接竞争。此前,我记得黄仁勋多次强调英伟达转型为“算法与基础设施公司”,而Lepton AI创始团队(贾扬清、白俊杰)在深度学习框架(如Caffe、PyTorch)和AI基础设施领域的经验,正是英伟达补齐软件短板的战略资源。英伟达收购Lepton AI的战略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垂直整合与供应链控制。
2025-04-30 07:49:47
425
原创 出海风高浪急,如何遴选数据库技术伙伴扬帆远航?
“虽然业务已经布局全球的企业仍以大企业为主,但是63%的中小企业已开始计划出海。”这是亚马逊云科技《中国企业出海现状和意愿》的调研数据。然而,所有出海的大企业、中小企业走向全球化,如何实现更快速,更有韧性,更灵活的发展之路,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重要课题。在现实中,外部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许多企业都渴望成功出海并走得更远,那么,这就需要企业找到开展业务全球化运营的关键钥匙。说来也巧,前不久,专业分析机构沙利文联合PingCAP发布了一份《中国企业全球化运营白皮书》,为大家找到了关键钥匙。一致认为:A
2025-04-17 10:09:38
958
原创 聚焦AI与大模型创新,紫光云如何引领云计算行业快速演进?
而如今,在AI技术的加持下,行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可以得到更高效的满足。全球云观察分析认为,深入行业用云、用数与用智,紫光云聚焦政企行业,不仅是其既有战略选择的结果,也是源于行业用户的市场需求,更是其自身技术创新与服务能力的综合推动。紫光云源自新华三的云计算业务,而新华三在ICT领域有着计算、网络、存储、安全等长期积累与行业领先优势,技术基因决定了紫光云不可能走阿里云、腾讯云等互联网厂商的公有云发展路径,也不可能走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那样的运营商云道路,强调同构混合云成为了前些年紫光云壮大的发力点。
2025-04-08 14:45:28
1161
原创 AI狂欢后,中国存储如何加速弯道超车?
这款具备全球最强存储性能的产品,拥有32控、超3000万IOPS性能和 0.202ms的时延,通过超级隧道技术,实现RAG、KV-Cache亲和,切实解决AI推理场景的存储性能瓶颈,应对AI推理场景的实时性、低延迟、高并发、数据密集型等存储高性能需求。基于此,在新架构重溯AI存储的赛道上,曙光存储通过多年的计算、存储等领域技术积累,拥有面向AI存储最新发展趋势的创新能力,不只是发布升级产品,强化AI市场策略,聚焦行业用户创新需求,同时也在引领中国存储行业的发展,助推先进存力赋能AI基础设施的创新与变革。
2025-04-04 10:52:01
758
原创 全球AI观察:每月全球AI十大新闻(2025年3月)
全球AI十大新闻摘要:(1)自研2900亿参数大模型,蚂蚁集团后来居上(2)百度无代码开发平台“秒哒”上线,真实现人人皆可程序员了吗?(3)“南小宁”开启AI+人社融合创新时代,东软融智战略再进一步(4)微软张江实验室疑似关闭,全球性调整在所难免(5)切入具身智能,京东为什么现在也铆足了干劲?(6)为AI未来而押宝数十亿元,美团正式公布AI三大战略(7)李开复为什么老是拿着DeepSeek说自己好?零一万物到底有什么好?(8)员工仅20人,传英伟达出价数亿美元拟收购贾扬清AI
2025-04-01 17:27:21
1281
原创 全球存储观察:每月全球存储十大新闻(二零二五年三月)
但聪明的用户还是喜欢硬件和软件分开采购,就像自家住房装修,选择装修公司的全包一体化方案,费用必然不菲,假如你有时间和能力分别分包,费用自然下来了,同时更为个性化。林子大了,总有人过来摘现成的果子。读完顾阳的文章,我感觉这一切的变革还是源自算法的普惠,DeepSeek等大模型创新公司只是在算法普惠进程上出现的亮点,闪耀着AI普惠价值,从而让更多行业明白了AI时代真正到来了,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不管你直接用不用AI,AI时代的滚滚车轮碾压之下,百行百业的变革在所难免,包括了像阿明所在的科技新媒体领域的编辑行当。
2025-04-01 17:15:53
997
原创 亚信科技:打造“三项全能”,走向行业领先的数智价值创造者
在消费领域,亚信科技通过自有能力与运营商、头部互联网公司进行生态合作,以多元数据联网的数联网平台、数据洞察的AI能力,以及确保合法合规的隐私计算的数据安全能力,为消费行业的世界著名鞋服品牌、国际著名游乐泛文旅等头部公司,以及中国鞋服、酒类、烟草等头部公司,提供MarTech(市场营销技术)为代表的数智运营平台和工具,并通过市场研究、咨询服务、数智运营服务,为客户提供全链路的营销增长助力。现在,基于通信、能源、金融、交通等垂直行业的聚焦,亚信科技通过行业专属大模型和智能体,为不同业务场景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2025-03-21 09:07:40
890
原创 从DeepSeek破圈全球大模型,想到中国存储如何崛起?
作为李国杰院士的学生的学生,苗艳超博士也是曙光存储的技术带头人,他带领曙光存储研发团队开创了ParaStor分布式存储的领先之路,也是国内实现分布式存储突破“从零到一”的杰出代表。全球存储观察分析认为,砥砺前行了二十多年,曙光存储、华为存储等领先存储厂商,坚持自研原创的战略从未动摇,在技术突破上敢打硬仗,拥有代码级的定制开发与调优能力,这也充分体现出了中国存储已经获得标志性进步。国产存储崛起之路,不管是曙光存储的成功,还是华为存储的成功,还是其他国内存储厂商的成功,都离不开坚持存储原创精神。
2025-02-10 14:01:27
743
原创 新能源国产车企力争上游,合资车企2024年销量大跌不止
2024年10月,国内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74.6%,而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6.2%。在这17家合资车企中,前11月同比下滑超30%的有3家,分别是上汽通用、北京现代和东风标致。同比下滑超20%的合资车企有3家,分别是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和东风雪铁龙,前11月的下滑幅度分别达到27.03%、28.49%和29.73%。同时,时代财经统计了17家合资车企的销量成绩,发现截至11月底,这17家合资车企的销量均为负增长。同比下滑在10%以下的合资车企数量是6家,较去年同期增加1家。
2024-12-24 18:20:34
477
原创 存储芯片大厂铠侠说,不再参与NAND全球盖楼大赛,你咋看?
在存储芯片盖楼大赛的竞争场中,铠侠IPO之后欲跳出NAND盖楼大赛的怪圈,主张性能、可靠性和成本的最佳组合。我是想说,在全球NAND行业领域已经形成定势的事情,靠一个不痛不痒的主张如何能改变,除非另辟蹊径,但是NAND技术还能有什么新“蹊径”么?持有其股票的美国投资基金贝恩资本和东芝将卖出一部分,其持股比例将从56%和40%,分别降至51%和30%。专注科技公司分析,用数据说话,带你看懂科技。本文和作者回复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那么,我们可以继续看看,铠侠下一步将会推出怎样的NAND新品呢?
2024-12-24 18:11:10
254
原创 转型云,转型AI,转型大模型,微软为什么如此人间清醒?
在AI大模型战略上虽然暗藏杀机,但是还是躲过了大家都追杀,目前来看,我认为软件老大哥的大模型战略与技术已经全球遥遥领先了。要不然,马斯克都来气了,发话说软件老大哥软化了OpenAI,这还怎能继续叫OpenAI么,哪里还Open呢?具体怎么查,查得怎么样,结果将罚款多少美刀,目前还未尝可知。转型云,转型AI,转型大模型,全球软件老大哥坚持走自己的路,让路边的人想怎么说说去吧。很有意思的是,对于英伟达的合作与重视,抢购了英伟达主要的GPU产品资源,成为英伟达全球第一大客户,这可是真金白银的投入。
2024-12-24 17:54:05
910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