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一章作业2

本文详细介绍了OSI七层模型与TCP/IP四层模型的各层功能及工作原理,对比了两种模型的异同,并探讨了网络通信中的关键概念如服务与协议的区别与联系。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选择题

1. OSI 参考模型的物理层负责________。(C)

A.格式化报文                        B.为数据选择通过网络的路由
C.定义连接到介质的特性        D.提供远程文件访问能力

2. 在 OSI 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________(B)

A.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

3. OSI 参考模型,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传输的数据单元分别是________(A)
A.报文、帧、比特        B.比特、报文、帧        C.帧、报文、比特        D.报文、比特、帧

4. 在 OSI 参考模型中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C)

A.相邻层之间的联系通过协议进行        B.相邻层之间的联系通过会话进行
C.对等层之间的通信通过协议进行        D.对等层之间的通信通过接口进行

5. 在 OSI/RM 中,一个层 N 与它之上的 N+1 层的关系是什么?(A)

A.第 N 层为第 N+1 层提供服务        B.第 N+1 层把从第 N 接收的信息添一个报头
C.第 N 层使用第 N+1 层提供的服务        D.第 N 层与第 N+1 层相互没有影响

6. 下列不是网络模型分层的目标的是________(C)

A.提供标准语言      B.定义标准界面      C.定义功能的执行方法      D.增加功能之间的独立性

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________(B)

A.网络的层次     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8. TCP/IP 协议族中属于网络层协议的是________(C)

A.IP、UDP        B.ARP、IP、DNS        C.ARP、IP、ICMP        D.DNS、SMTP

9. 因特网本质上属于是________(C)

A.电路交换网络        B.报文交换网络        C.分组交换网络        D.信元交换网络

10. 现代计算机网络采用的交换方式主要是________(D)

A、电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基于虚电路的分组交换        D、基于数据报的分组交换

11. 以下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协议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___(D)

A.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语法、语义、时序
B.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间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C.协议规定了对等实体间所交换的信息的格式和含义
D.在 OSI 中,要实现第 N 层协议,需要使用第 N+1层提供的服务

12. 从一个工作站发出一个数据包的第一个 bit 开始到该 bit 到达接收方为止的时延称为________,它取决于________。(B)
A、传输时延,网卡的传输速率        B、传播时延,信道的传播速率
C、传输时延,信道的传播速率        D、传播时延,网卡的传输速率

13. TCP/IP 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C)

A. 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 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 有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D. 有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14. 将计算机与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属于计算机网络发展的_____阶段。(B)

A.联机系统        B.计算机网络        C.标准化网络        D.网络互联和高速网络

15. 如果数据传输速率为 1Gbps,那么发送 12.5Mbyte 数据需要用________(B)

A.0.01s        B.0.1s        C.1s        D.10s

16. 传输速率单位“bps”代表________(B)

A.BYTES PER SECOND        B.BITS PER SECOND
C.BAUD PER SECOND        D.BILLION PER SECOND

三、简答题

17. TCP/IP 协议族中各层协议的功能是什么?

        第一层为网络接口层(Host-to-Network layer),它主要由基础的物理通信信道构成,如以太网或调制解调器拨号连接,通过这些物理信道直接相连的计算机可以不经过路由器而直接通信。
        第二层是互联网层(Internet layer),该层对应的协议是IP协议,它所解决的问题是使网络上的任意两台主机之间能够传送分组,也就是在任意两台主机之间找一条由物理信道和路由器组成的通路,使分组能沿这条通路由一台主机传送到另一台主机。
        第三层是传输层(Transport layer),该层有两个协议:TCP和UDP。应用程序可选择这两个协议中的任何一个进行数据通信。
        最高一层是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这一层的协议都是针对某种具体应用的,它定义了某种应用的具体框架,直接为用户的应用程序提供服务,例如HTTP用于浏览器向Web服务器请求网页内容,SMTP则用于邮件的发送。

18. 试阐述服务和协议的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协议和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服务是指某一层向它上一层提供的一组操作命令(服务原语),它定义了该层可为其用户执行哪些操作,但并不涉及如何实现这些操作。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是一组规则,用来规定同一层的对等实体间所交换的消息或者分组的格式和含义,这些实体用协议来实现它们的所定义的服务。
        协议可以自由地改变,但服务不能改变,因为服务对上层用户是可见的。服务涉及层间的接口,而协议涉及不同机器上的对等实体间发送分组。
本层的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层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用户是透明的。
        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19. 一个系统的协议有 N 层,应用程序产生 M 字节长的报文,网络软件每层都要加上 h 字节的协议头, 网络带宽中有多大比例用于协议头信息传输?

 Nh/(Nh+M)

20. 两台主机 A 和 B 由一条速率为 R bit/s 的链路相连,假定 A 和 B 间隔 M 米,沿该链路的传播速率为 S m/s。主机 A 向主机 B 发送 L bit 的分组,则忽略处理时延后总时延为多少?

传播时延:M/S s
分组传输时延:L/R s
则总时延为:M/S+L/R s

21. (教材习题 1-10)要传送的报文共 x(bit),从原到目的共经过 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 d(s),数据率为 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是 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位 p,且各点排队时间忽略不计。问在什么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时延还要小?

电路交换的总时延为:D=s+x/b+kd

分组交换的总时延为:D'=(x/p)*(p/b)+kd+(k-1)*(p/b)

要使D'<D,则当 (k-1)*(p/b) < s时

22. (教材习题 1-11)上题中,若每个分组长度为(p+h)(bit),其中 p 为数据长度,h 为分组头,再忽略传播延迟,试计算 p 取多少时总的时延最小

分组数:x/p

分组交换的总时延为:D = ((p+h)/b)*(x/p) + (k-1)*(p+h)/b

上式对p求导,可得:D' = -xh/(b*p^2)+(k-1)/b

令D'=0,则有p=\sqrt{xh/(k-1))}

### 计算机网络第三章的学习资源 关于计算机网络第三章的内容,通常涉及网络层协议、IP地址分配以及路由算法等内容。以下是针对该章节可能的作业题目及学习资料的相关说明。 #### 一、常见作业题目 1. **IP 地址分类与子网划分** - 描述 IPv4 的五类 IP 地址及其特点,并举例说明 A 类、B 类和 C 类地址范围[^4]。 - 给定一个 IP 地址 `192.168.1.0` 和子网掩码 `/24`,计算可用主机数并解释其含义[^5]。 2. **路由表配置** - 路由器如何通过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实现数据包转发?请分别描述两者的优缺点[^6]。 - 设计一张简单的路由表,假设存在三个路由器 R1、R2 和 R3,目标是让它们能够互相通信[^7]。 3. **ICMP 协议功能** - ICMP 协议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列举常见的 ICMP 报文类型并分析其应用场景[^8]。 4. **NAT 工作原理** - 解释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的工作机制,并讨论它在网络中的重要性和局限性[^9]。 ```python # Python 实现简单子网划分计算器 def calculate_subnet(ip_address, subnet_mask): ip_parts = list(map(int, ip_address.split('.'))) mask_bits = int(subnet_mask.split('/')[1]) network_id = [] for i in range(4): octet = (ip_parts[i] & ((255 << (8 - min(mask_bits, 8))) >> (8 - min(mask_bits, 8)))) network_id.append(octet) mask_bits -= min(mask_bits, 8) return '.'.join(map(str, network_id)) print(calculate_subnet('192.168.1.1', '/24')) # 输出应为 '192.168.1.0' ``` #### 二、推荐学习资料 1. **教材阅读** - 推荐《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本的第三章内容,重点理解 IP 数据报格式、分片重组过程以及 ARP/RARP 协议的作用[^10]。 2. **在线课程** - Coursera 上的 “Computer Networking: Performance and Control of Computer Networks” 提供了深入讲解网络层概念的视频教程[^11]。 3. **实验环境搭建** - 使用 GNS3 或 Cisco Packet Tracer 模拟真实网络拓扑结构,实践 IP 地址规划和路由配置技能[^12]。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再见以前说再见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