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简答题(41-44)

大家好,我是依苼。

今天开始重新整理生态学考研笔记了,从名词解释,到简答题,最后总结一些论述题。每一部分都是按照课本章节进行整理,以此达到条理清晰的目的。希望这些总结对各位有所帮助。今天是四个生态学的简答题。

41、简述植物温周期现象。

自然界温度有规律的昼夜变化,使许多生物适应了变温环境,多数生物在变温下比恒温下生长得更好。

植物生长与昼夜温度变化得关系更为密切,形成温周期现象。

其主要表现在:(1)大多数植物在变温下发芽更好;(2)植物得生长往往要求温度因子有规律地昼夜变化的配合。

42、简述物候节律及其意义。

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寒暑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物发育节律称为物候。

植物的物候变化非常明显;动物对不同季节食物条件的变化以及对热能、水分和气体代谢的适应,导致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周期性变化。

物候研究观察的结果,可应用于确定农时、确定牧场利用时间、了解群落的动态等,特别是,对确定不同植物的适宜区域及指导植物引种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43、简述极端低温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

温度低于一定数值,生物便会因低温而受害,这个数值称为临界温度。

在临界温度以下,温度越低生物受害越严重。

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中的生物通过自然选择,在形态、生理和行为方面表现出很多明显的适应。

44、简述极端高温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

温度超过生物适宜温度区域的上限后就会对生物产生有害的影响,温度越高对生物的伤害越大。

如高温可减弱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使植物的这两个重要过程失调,还可破坏植物的水分平衡。

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表现在形态、生理和行为3个方面。

入侵植物控制实验的经验教训:系统回归和Meta分析

新病原体的出现和积累抑制了一种入侵物种

病原菌诱导的植物微生物组组装和功能适应

非本地植物对植食者防御的权衡提高了性能

入侵草本植物的新兴真菌病原体:与本地植物竞争的含义

不依赖于停留时间和系统发育的归化植物与入侵植物的性状差异

植物-土壤反馈与草地群落演替:菌根真菌和土壤病原菌的调控作用

22页的资料,也是花了不少时间呀

生态学——名词解释——第四章——群落生态学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生态学名词解释第二章个体生态学)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依苼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