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电子领域的硬件设计感是体验最差的。布局走线也没有很严格的要求。
伪需求泛滥:硬件设计的误区
现在的家电领域,有一些商家不用心去研究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反而去研究“空有其表”的鸡肋设计1。
电视已经成为“脱裤子放屁”设计的典型代表。现如今的电视,配备多个遥控器,从开机至调台,过程极为繁琐,复杂程度令人难以捉摸。
自开机广告起始,如今观看电视,充斥着各类广告,且难以关闭。就算是花费1万元购回电视,亦非能够直接观看电视节目,而是需不断充值各类会员,方能观看到心仪节目。
智能马桶的部分功能同样如此。感应开盖功能每次洗个澡都得偷偷摸摸,生怕被“智障马桶”认出来,不停地冲水、开盖。
而对于带智能语音控制的马桶来说,经常喊了半天没反应,没人喊的时候反而勤快得很,只要有人走到厕所门口就要开盖,吓人得很
过度智能化的陷阱
现在很多电器都融入了语音功能,宣称目的是让用户用着更方便。但另一个原因却是可以间接提升产品的价格和故障率,让商家多挣些钱。
想用语音茶吧机喝水,需要一系列对话:“小某小某,水壶加水”;“主人,水壶已加满”;“小某小某,水壶烧水”;“主人,水已烧开”。喝口热水变得如此复杂。
电风扇的语音控制同样令人沮丧:“小某小某,打开风扇”;“你好主人,风扇已打开”;“设置为二档,上下风”;“抱歉,您刚才的命令我没有听清楚,请再说一遍”。
合着机器也有聋的。有跟它废话的工夫,传统水壶的水早烧好了,传统风扇的风早已经吹了好几分钟了
优秀硬件设计的典范
工业设计领域是我认为硬件领域设计的比较好的一块。
工业设计注重细节,彰显品质与格调3。它应该考虑功能优化,确保产品易用、高效、耐用,例如通过人体工学设计减少疲劳,或通过模块化设计提升维修便利性。
好的设计也能带来用户体验升级,从用户交互流程出发,简化操作逻辑。例如,苹果将传统相机复杂的参数调节转化为“滑动触控”界面,大幅降低学习成本。
高速点胶机的设计展示了功能与美学的结合。设备以规整的立方体为主体,传递着稳定可靠的工业气质。
硬朗的线条并非仅为视觉服务,银色边框将机身清晰划分为操作、观测与动力区域,功能分区一目了然,工人在忙碌中也能快速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