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问题带来好答案
做产业和生态相关业务有些时间了,周期性的会碰到一些“关口”和“瓶颈”,感觉像是“卡住了”。
近来就是这样。
最近一段时间感觉挺充实,特别忙。晚上、周末似乎都在参加讨论,评审和写一些回答“艰深”问题的材料,但却总感觉缺乏思考,没有喘息和静下来深度思考,当然也谈不上对所回答的答案满意,可又不知道如何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
利用难得的这个没有被工作填满的周末,去海边看了一下,试图让思绪稍微得到舒缓和平静,似乎找到了一些思路,尝试记录和分享。
首先,从众口难调的“答案”思维中走出来,总觉得答案很难让周边,让决策者,让问问题的人满意很让人受挫,但其实发现问题不光是回答问题端,在问题本身上就值得商榷。
其次,面对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业务特点不能千篇一律的用同样的问题来审视。我们流程节点上很多的“商业问题”是依靠过去总结IBM、埃森哲等传统制造业或工业、服务的业务特点,面对规模化制造和确定性市场,面对成熟产业的问题。但今天面对创新、面对产业发展和生态伙伴、面对不确定性业务,就需要不同的问题清单。
再次,面对错综复杂的问题,先不要基于回答问题本身。先看清楚问题归属于Why,还是归属于How,又或归属于What。结合上面产业的特点就好审视,当前阶段特点是应该回答why,还是how,或What?如果不分青红皂白,眉毛胡子一把抓都希望回答清楚,那么代价和时间成本,机会成本有没有想过?
这里尝试举出错误的问题,列出曾经被问过的一系列“艰深”问题。隐去具体业务属性。
第一类:想明白了没有?确定吗?有把握吗?如何盈利?商业上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