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驱动开发:从理论到实践
1. 测试驱动开发(TDD)概述
在 Ruby 编程领域,测试驱动开发(TDD)是一个常被提及的概念。许多人将其视为编程成功的“秘诀”,然而,要让大家相信编写常常比实现代码还要长的测试用例,最终能减少项目总耗时并提高整体效率,并非易事。
在实际工作中,TDD 的诸多优点确实得到了验证。编写测试用例不仅能记录软件预期的行为,还能确保代码满足需求。通过自动化测试,一旦定位并修复了一个 bug,就能保证它不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再次出现。而且,自动化测试使得代码交接变得更简单,能机械地传达对代码的期望,这比手写规范更有效。
其实,自动化测试并非全新的概念。当你使用条件打印语句来定位 bug 时,就已经在进行一种原始的自动化测试了,例如:
if foo != "blah"
puts "I expected 'blah' but foo contains #{foo}"
end
如果你曾编写示例来验证某个 bug 在代码早期版本中存在,而在后期版本中消失,那你所做的与 TDD 编写的内容相差无几。只不过一次性的示例无法充分应对与其他模块集成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而单元测试框架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即使你对测试有一定了解并在工作中使用它,可能仍会觉得测试不那么自然。你因为看到了长期效益而编写测试,但通常还是先编写代码。编写测试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因为代码的行为似乎难以准确界定。最终,测试成了一种必要的“恶”,你虽然感激它提供的安全保障,但除了出问题的时候,更愿意专注于编写代码。
然而,经验丰富的 Ruby 开发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