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毕设Springboot校园社交系统49f458fd (配套有源码 程序 mysql数据库 论文)本套源码可以先看具体功能演示视频领取,文末有联xi 可分享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交平台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校园环境中,学生和教师对于便捷、高效的社交互动有着强烈的需求。传统的校园社交方式往往受限于时间和空间,无法满足现代校园生活的多样化需求。因此,开发一个基于Spring Boot框架的校园社交系统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的系统不仅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能为校园用户提供一个安全、便捷的交流环境,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系统功能概述
校园社交系统具备以下功能:
-
用户注册与登录:用户可以通过注册账号并登录系统,开始使用社交功能。
-
个人信息管理:用户可以修改和更新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头像、个性签名等。
-
好友管理:用户可以添加好友、删除好友,并查看好友列表。
-
消息交流:用户之间可以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发送消息,进行实时交流。
-
活动信息发布与管理:管理员可以发布校园活动信息,用户可以查看活动详情并报名参加。
-
校园通知发布与查看:管理员可以发布校园通知,用户可以查看最新通知。
-
学术交流: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发布学术问题或讨论,促进学术交流。
-
留言分享:用户可以发布留言,分享生活点滴或校园趣事。
-
信息收藏与点赞:用户可以收藏感兴趣的帖子或对帖子进行点赞。
-
个性标签管理:用户可以设置和管理自己的个性标签,展示个人兴趣。
-
系统管理:管理员可以对系统进行配置和管理,包括用户管理、活动分类管理等。
系统功能总结
该校园社交系统通过集成多种社交功能,为校园用户提供了一个全面、便捷的交流平台。它不仅满足了学生和教师的日常社交需求,还促进了校园文化的传播和交流。通过用户注册与登录功能,系统确保了用户身份的安全性;个人信息管理和好友管理功能则增强了用户的个性化体验。消息交流、活动信息发布与管理、校园通知等功能进一步丰富了平台的实用性。学术交流和留言分享功能为校园用户提供了展示自我和交流思想的空间。此外,信息收藏与点赞、个性标签管理等功能则提升了用户的互动性和参与感。系统管理功能则为管理员提供了便捷的管理工具,确保平台的稳定运行。
注:以上是纯课题毕业设计介绍,并非实际开发完成,最终开发完成的毕业设计程序以下面的的环境软件、功能图和界面为准。
系统所需要的环境软件:idea、eclipse+mysql5.7、8.0+Navicat+JDK1.8+tomcat7.0
需求分析
在软件的命周期中,需求分析是其中关键的一环。需求分析过程中不仅要对系统应该实现的功能提出准确和完善的请求,还要考虑需求的可行性。需求分析对设计和实现一个系统具有决定性的重大意义。只有充分完整的需求分析才能为后续的系统开发过程和实现成果奠定基础。
3.1 需求描述
根据日常实际需要,一方面需要在系统中实现基础信息的管理,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的需要,提供校园社交功能,方便校园社交管理工作的展开,综合考虑,本套系统应该满足如下要求:
首先,在系统中需要实现对基础信息,包括登录注册、个人信息修改等信息的管理,这些是系统的基础信息,和系统中其他内容密切相关。
然后,系统中需要实现对用户信息的管理,允许管理员对用户信息进行必要的设置,同时要避免管理员对个人信息进行操作,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
3.2 系统角色需求分析
综合校园社交管理经历和对网上信息归纳整理的结果,在实际应用中,将用户分为二种:管理员和用户二个角色。其中用户可以操作的内容是有限的,管理员可以进行的操作最多。了解系统用户的分类以及可以进行的操作,对于接下来实现相关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1)系统的通用功能包括用户登录和密码修改,是二个角色共同需要使用的功能,用例分析如图3-1所示。

图3-1 系统通用功能用例分析图
(2)管理员可以对系统首页,个性标签管理、用户管理、活动分类管理、活动信息管理、活动报名管理、留言分享、学术交流、系统管理、个人资料等进行基本的信息管理。其用例分析如图3-2所示。

图3-2 管理员用例图
(3)用户可以实现对注册登录、个人中心、修改密码、好友列表、聊天记录、用户、活动报名、我的发布、我的收藏等信息进行操作,用例分析如图3-3所示。

图3-3 用户用例图
3.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在系统的需求分析中除了保证系统功能需求分析准确完整,还应考虑与其相辅相成的各种其他因素,这样才能确保系统后续设计能够更加完善、清晰,确保系统实现后的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3.4.1 先进性
为保证系统的先进性开发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设计方法、体系架构,符合当下的应用需求和保证性能可靠。
3.4.2 安全性
本系统中涉及二种用户角色,根据用户角色类型合理划分其页面访问权限。系统允许管理员对用户进行必要的设置,同时要避免管理员对个人重要信息进行操作,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
3.4.3 易用性
系统使用方便、界面友好是提高用户使用体验的重要因素。系统实现其主体功能同时,界面设计要简洁大方、使用方便、美观清晰。系统的每一项反馈都要逻辑严密,弹窗信息也是简洁明了。
3.4.4 可扩展性
可扩展性要求软件的设计要留有可升级接口和升级空间,便于今后根据新的模式需求进行功能的拓展。
3.4.5 可修改性
可修改性要求使用科学的方法设计软件,形成良好的结构和完备的文档。它的前提要保证系统设计逻辑清晰,软件结构简单明了,代码编写过程中有良好的注释习惯,便于后续对系统性能进行调整。
3.5 系统流程分析
3.5.1 登录流程
每个用户都有专属的密码和账号,在输入合法的账号和密码之后即可进入系统。登录流程如图3-4所示:

图3-4登录流程图
3.5.2 添加信息流程
管理层人员有添加信息功能。添加信息流程如图3-5所示:

图3-5 添加信息流程图
3.5.3 删除流程
用户可以选择把自己发布的信息删掉,选择要删除的信息确认之后,删除信息的操作就完成了。删除信息流程图如图3-6所示。

图3-6 删除信息流程图
3.6 本章小结
本章首先对整个系统进行了详细的需求描述,然后按照这些要求对系统的角色和功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这些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同时为保证需求分析的全面性,还对系统的一些非功能性需求进行描述和对系统流程进行分析,为以后的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参考依据。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
校园社交系统的建设可以为管理提供帮助,通过对一些基础信息管理实现针对性的安排,可以按照用户的角色权限使不同用户角色看到不一样的信息界面。现根据需求阶段的分析,我们可以大致确定系统需要包含的功能如下图所示:
系统总体结构图如下,见图4-1。
图4-1 系统总体结构图
4.2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能直观反映表现系统的需求,数据库的设计能否切实符合系统的需求关系到整个系统最终的呈现结果。通过之前的分析梳理,明确了系统中需要包含的功能和要求。系统中除了涉及对数据库的增加、删除、查寻、修改的基础操作较多,还要理清实体间的对应关系,据此完成表结构的设计与实现。
4.2.1 数据库逻辑设计
将“学术交流、校园通知、在线咨询、留言分享、用户”等作为实体,它们的局部E-R图,如图4-3所示:
图4-3局部E-R图
详细设计与实现
5.1系统前台功能实现
当人们打开系统的网址后,首先看到的就是首页界面。在这里,人们能够看到校园社交系统的导航条和活动信息等。系统首页界面如图5-1所示:
图5-1 系统首页界面
在注册流程中,用户在Vue前端填写必要信息(如用户名、密码等)并提交。前端将这些信息通过HTTP请求发送到Java后端。后端处理这些信息,检查用户名是否唯一,并将新用户数据存入MySQL数据库。完成后,后端向前端发送注册成功的确认,前端随后通知用户完成注册。这个过程实现了新用户的数据收集、验证和存储。用户注册页面如图5-2所示:
图5-2用户注册页面
用户:在用户页面的输入栏中输入用户账号、个性签名进行查询,进入用户页面可以查看用户详细信息,并根据需要进行申请好友或收藏等操作;用户页面如图5-3所示:
图5-3用户详细页面
校园通知:在校园通知页面的输入栏中输入标题进行搜索,进入校园通知页面可以查看校园通知信息,并根据需要进行点赞或收藏等操作;校园通知页面如图5-4所示
图5-4校园通知详细页面
个人中心:在个人中心页面输入个人信息可以进行更新操作,并在修改密码、好友列表、聊天记录、用户、活动报名、我的发布、我的收藏页面进行详细操作;如图5-5所示:
图5-5 个人中心界面
5.2后台管理员功能实现
在登录流程中,用户首先在Vue前端界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这些信息通过HTTP请求发送到Java后端。后端接收请求,通过与MySQL数据库交互验证用户凭证。如果认证成功,后端会返回给前端,允许用户访问系统。这个过程涵盖了从用户输入到系统验证和响应的全过程。如图5-6所示。
图5-6 管理员登录界面
管理员进入主页面,主要功能包括对个性标签管理、、用户管理、活动分类管理、活动信息管理、活动报名管理、留言分享、学术交流、系统管理、个人资料等进行操作。管理员主页面如图5-7所示:
图5-7管理员主界面
用户功能在视图层(view层)进行交互,比如点击“搜索、新增或删除”按钮或填写用户信息表单。这些用户信息动作被视图层捕获并作为请求发送给相应的控制器层(controller层)。控制器接收到这些请求后,调用服务层(service层)以执行相关的业务逻辑,例如验证输入数据的有效性和与数据库的交互。服务层处理完这些逻辑后,进一步与数据访问对象层(DAO层)交互,后者负责具体的数据操作如查看、修改或删除用户信息,并将操作结果返回给控制器。最终,控制器根据这些结果更新视图层,以便用户功能可以看到最新的信息或相应的操作反馈。如图5-8所示:
图5-8用户界面
活动信息功能在视图层(view层)进行交互,比如点击“搜索、新增或删除”按钮或填写活动信息表单。这些活动信息动作被视图层捕获并作为请求发送给相应的控制器层(controller层)。控制器接收到这些请求后,调用服务层(service层)以执行相关的业务逻辑,例如验证输入数据的有效性和与数据库的交互。服务层处理完这些逻辑后,进一步与数据访问对象层(DAO层)交互,后者负责具体的数据操作如查看、修改、查看评论或删除活动信息,并将操作结果返回给控制器。最终,控制器根据这些结果更新视图层,以便活动信息功能可以看到最新的信息或相应的操作反馈。如图5-9所示:
图5-9活动信息界面
活动报名功能在视图层(view层)进行交互,比如点击“搜索、新增或删除”按钮或填写活动报名信息表单。这些活动报名信息动作被视图层捕获并作为请求发送给相应的控制器层(controller层)。控制器接收到这些请求后,调用服务层(service层)以执行相关的业务逻辑,例如验证输入数据的有效性和与数据库的交互。服务层处理完这些逻辑后,进一步与数据访问对象层(DAO层)交互,后者负责具体的数据操作如查看、修改或删除活动报名信息,并将操作结果返回给控制器。最终,控制器根据这些结果更新视图层,以便活动报名功能可以看到最新的信息或相应的操作反馈。如图5-10所示:
图5-10活动报名界面
个性标签功能在视图层(view层)进行交互,比如点击“搜索、新增或删除”按钮或填写个性标签信息表单。这些个性标签信息动作被视图层捕获并作为请求发送给相应的控制器层(controller层)。控制器接收到这些请求后,调用服务层(service层)以执行相关的业务逻辑,例如验证输入数据的有效性和与数据库的交互。服务层处理完这些逻辑后,进一步与数据访问对象层(DAO层)交互,后者负责具体的数据操作如修改或删除个性标签信息,并将操作结果返回给控制器。最终,控制器根据这些结果更新视图层,以便个性标签功能可以看到最新的信息或相应的操作反馈。如图5-11所示:
图5-11个性标签界面
源码无偿分享,文未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