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OOP)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理解和抽象的方法,对象的含义是指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
一句比较经典的描述是一切皆对象,Python 是一门面向对象的语言,面向对象编程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封装代码的方式。
面向对象相关概念
类:描述具有相同属性和方法的集合,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模板,通它来创建对象。
对象:类的实例。
方法:类中定义的函数。
类变量:定义在类中且在函数之外的变量,在所有实例化对象中公用。
局部变量:方法中定义的变量,只作用于当前实例。
类:
Python 中类的定义使用 class 关键字。
比如我们定义一个类 Cat。
构造方法 init() 会在类实例化时自动调用。无论构造方法还是其他方法都需要将 self 作为第一个参数,它代表类的实例。类创建好后,我们可以直接通过类名访问属性,格式为:类名.属性名,比如我们访问 Cat 类的 color 属性:
print (‘color —>’,c.color)
代码如下:
class Cat:
def init(self,name,age,color):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self.color =color
c = Cat(‘Tom’,‘3’,‘yellow’)
print (‘name —>’,c.name)
print (‘age —>’,c.age)
print (‘color —>’,c.color)
代码在 Jupyter 上运行如下:
对象:
创建对象也称类的实例化,比如我们通过 Cat 类创建对象
c = Cat(‘Tom’)
创建好对象后,我们就可以使用它访问属性和调用方法了。
访问属性
print (‘name —>’,c.name)
print (‘age —>’,c.age)
print(‘color–>’, c.color)
这一节,我们重点讲述了类,对象和访问属性。
下一节,我们重点讲调用方法等内容。
调用方法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