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大过程组,十大知识领域
PMP-项目管理:五大过程组 / 十大知识领域-CSDN博客
二、范围管理-明确项目边界,防止“范围蔓延”
主过程 | 子过程/知识点 | 详细知识点 | 解释 |
---|---|---|---|
规划范围管理 | 输入 | 项目章程 | 阐述项目目标、主要可交付成果等总体信息,为范围管理规划提供基础框架。 |
项目管理计划(如质量管理计划等) | 其他管理计划可能影响范围管理的策略和方法,需综合考虑。 | ||
事业环境因素(行业标准、法规等) | 外部的行业规范、法律法规等会制约项目范围的定义和管理。 | ||
组织过程资产(政策、流程、模板等) | 组织已有的范围管理政策、流程和模板等,为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 | ||
工具与技术 | 专家判断 | 借助专家在范围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适的范围管理策略。 | |
数据分析(如备选方案分析) | 分析不同范围管理方案的优势和劣势,选择最优方案。 | ||
会议(如与相关方的讨论会议) | 通过会议与项目相关方沟通,明确范围管理的目标和方向。 | ||
输出 | 范围管理计划 | 详细描述如何定义、确认和控制项目范围,包括范围规划、确认和控制的方法和流程。 | |
需求管理计划 | 规定如何收集、分析和管理项目需求,确保需求与范围的一致性。 | ||
创建WBS | 输入 | 项目范围说明书(初步范围描述) | 明确项目的初步范围,为创建WBS提供基础。 |
项目文件(如需求文件) | 需求文件详细记录了项目的需求,是创建WBS的重要依据。 | ||
事业环境因素 | 考虑外部环境对工作分解结构的影响。 | ||
组织过程资产(WBS模板等) | 组织已有的WBS模板和经验可提高创建WBS的效率和质量。 | ||
工具与技术 | 分解 | 将项目范围和可交付成果逐步分解为更小、更易管理的组成部分。 | |
输出 | WBS(树状或表格形式展示的工作分解结构) | 以层次结构展示项目的全部工作,明确每个工作包的内容和范围。 | |
WBS词典(对WBS中每个工作包的详细描述) | 详细说明每个工作包的工作内容、交付成果、责任人等信息。 | ||
项目文件更新(如范围说明书更新) | 根据创建WBS的结果,更新相关项目文件。 | ||
收集需求 | 输入 | 项目章程(项目目标导向需求收集) | 项目章程中的项目目标为需求收集提供了方向。 |
项目管理计划(范围管理计划等) | 范围管理计划指导需求收集的范围和方法。 | ||
项目文件(如经验教训登记册) | 以往项目的经验教训可帮助避免重复错误,提高需求收集的效率。 | ||
事业环境因素(市场趋势、技术发展等) | 外部的市场和技术环境会影响项目需求的确定。 | ||
组织过程资产(需求收集模板、历史需求数据等) | 提供需求收集的工具和数据参考。 | ||
工具与技术 | 专家判断 | 专家凭借专业知识判断需求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 |
数据收集(头脑风暴、问卷调查等) | 多种数据收集方法用于获取全面的项目需求。 | ||
数据分析(亲和图、思维导图等) | 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分析和整理,使其更加清晰和有条理。 | ||
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名义小组技术、观察与交谈等) | 促进团队成员和相关方之间的沟通,确保需求的准确收集。 | ||
系统交互图(展示系统与外部的交互需求) | 明确项目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交互需求。 | ||
原型法(通过模型展示需求) | 制作原型帮助相关方更直观地理解需求。 | ||
输出 | 需求文件(详细记录项目需求) | 记录项目的业务需求、干系人需求、解决方案需求等。 | |
需求跟踪矩阵(跟踪需求从收集到实现的过程) | 建立需求与其他项目元素之间的联系,确保需求的实现和验证。 | ||
定义范围 | 输入 | 项目章程(明确项目边界和目标) | 项目章程确定了项目的总体边界和目标,为定义范围提供依据。 |
项目文件(需求文件、风险登记册等) | 需求文件明确了项目的具体需求,风险登记册考虑了可能影响范围的风险因素。 | ||
事业环境因素 | 外部环境因素可能对项目范围的定义产生影响。 | ||
组织过程资产(产品范围描述模板等) | 提供定义范围的工具和模板。 | ||
工具与技术 | 专家判断 | 专家对项目范围的定义进行评估和建议。 | |
数据分析(如备选方案分析) | 分析不同范围定义方案的优劣。 | ||
决策(投票、多标准决策分析等) | 对范围定义进行决策,选择合适的方案。 | ||
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引导、会议管理等) | 促进团队成员和相关方在范围定义过程中的沟通和协作。 | ||
产品分析(针对产品项目的范围定义) | 对于产品项目,通过产品分析明确产品的功能和特性。 | ||
输出 | 项目范围说明书(详细描述项目范围、可交付成果等) | 明确项目的范围边界、可交付成果、验收标准等重要信息。 | |
项目文件更新(如需求文件更新) | 根据定义范围的结果,更新相关项目文件。 | ||
确认范围 | 输入 | 项目管理计划(范围管理计划、需求管理计划等) | 范围管理计划和需求管理计划为确认范围提供了方法和标准。 |
项目文件(需求文件、需求跟踪矩阵等) | 需求文件和需求跟踪矩阵用于验证项目成果是否满足需求。 | ||
核实的可交付成果(已完成的项目成果) | 对已完成的项目成果进行确认。 | ||
工作绩效数据(实际完成情况数据) | 提供项目实际执行情况的信息,用于与计划对比。 | ||
工具与技术 | 检查(审查可交付成果) | 对可交付成果进行详细检查,确保符合要求。 | |
决策(投票、审查等) | 对可交付成果是否通过确认进行决策。 | ||
输出 | 验收的可交付成果(客户或相关方验收通过的成果) | 经过确认后,客户或相关方验收通过的可交付成果。 | |
工作绩效信息(确认范围的结果信息) | 记录确认范围过程中的绩效信息,如偏差情况等。 | ||
变更请求(确认过程中发现的需变更情况) | 如果在确认范围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变更请求。 | ||
项目文件更新(如经验教训登记册更新) | 更新相关项目文件,记录确认范围的经验教训。 | ||
控制范围 | 输入 | 项目管理计划(范围管理计划、变更管理计划等) | 范围管理计划和变更管理计划为控制范围提供了指导。 |
项目文件(需求文件、需求跟踪矩阵等) | 用于监控项目范围是否与需求一致。 | ||
工作绩效数据(实际范围执行数据) | 提供项目实际范围执行情况的信息。 | ||
组织过程资产(偏差分析模板等) | 提供控制范围的工具和模板。 | ||
工具与技术 | 偏差分析(对比计划与实际范围) | 分析项目范围的实际执行情况与计划的偏差。 | |
趋势分析(预测范围偏差的发展趋势) | 预测范围偏差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前采取措施。 | ||
输出 | 工作绩效信息(范围控制的结果信息) | 记录范围控制过程中的绩效信息。 | |
变更请求(范围偏差需进行的变更) | 如果范围出现偏差,提出变更请求。 | ||
项目管理计划更新(根据变更调整范围管理计划等) | 根据变更请求更新项目管理计划。 | ||
项目文件更新(如经验教训登记册更新) | 更新相关项目文件,记录范围控制的经验教训。 | ||
这个表格详细解释了项目范围管理的各个知识点,有助于全面理解和掌握项目范围管理的流程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