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二大项目管理原则
原则编号 | 原则名称 | 解释 |
---|---|---|
1 | 成为勤勉、尊重和关心他人的管家 | 强调对资源、关系和信任的负责任管理,包括谨慎使用组织资源、维护利益相关者信任、考虑决策的长期影响等。 |
2 | 创建协作的项目团队环境 | 培养信任和开放沟通的文化,促进多样性和包容性,鼓励知识共享和集体学习,建立共同的目标和责任感。 |
3 | 有效地与利益相关者互动 | 识别所有相关方及其需求和期望,建立并维护适当的关系,促进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管理冲突和竞争利益。 |
4 | 聚焦于价值 | 明确定义“价值”,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持续交付价值,平衡短期产出与长期成果,确保项目成果与组织战略一致。 |
5 | 识别、评估和响应系统交互 | 理解项目与组织生态系统的关系,识别系统内的相互依赖关系,预测变更的连锁反应,利用反馈机制进行调整。 |
6 | 展现领导力行为 | 树立清晰的愿景和方向,激励和赋能团队成员,适应不同情境的领导风格,培养未来领导者。 |
7 | 根据环境进行裁剪 | 理解组织环境和项目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工具和技术,平衡标准化与灵活性,持续改进过程。 |
8 | 将质量融入过程和成果中 | 强调预防而非检查,全员质量责任,持续改进文化,以客户为中心的质量观。 |
9 | 驾驭复杂性 | 区分复杂性与简单复杂性,识别复杂性的来源,开发适应性策略,培养系统思考能力。 |
10 | 优化风险应对 |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机会管理,平衡风险与回报,建立风险感知文化,整合战略与运营风险管理。 |
11 | 拥抱适应性和韧性 | 具备预期和响应变化的能力,从挫折中恢复的韧性,持续学习与调整,培养创新文化。 |
12 | 实现有效的变革 | 理解人类对变革的反应,管理过渡过程,创造变革的紧迫感,巩固变革成果。 |
二、八大绩效域
绩效域编号 | 绩效域名称 | 解释 |
---|---|---|
1 | 干系人绩效域 | 管理、沟通和协调干系人的需求和期望,确保项目能够满足干系人的要求并实现预期目标。 |
2 | 团队绩效域 | 确保项目团队高效运作,成员之间的协调和协作,培养高绩效团队,展现领导力和人际关系技能。 |
3 | 开发方法和生命周期绩效域 | 选择合适的开发方法和生命周期来支持项目的顺利开展,如敏捷、瀑布或混合方法。 |
4 | 规划绩效域 | 有效组织和协调资源,以确保项目可交付物和成果按时完成,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明确项目目标、范围、时间表等。 |
5 | 项目工作绩效域 | 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持续监控和控制项目进度、质量、成本等,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通过监控项目的实际执行情况,与计划进行对比,识别偏差并进行调整。 |
6 | 交付绩效域 | 确保交付的成果符合质量标准和干系人需求,制定清晰的交付标准,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查。 |
7 | 测量绩效域 | 评估项目的执行情况,根据绩效数据进行调整和改进,通过定期评审项目进度、成本和质量,使用数据分析进行项目健康评估。 |
8 | 不确定性绩效域 | 涉及识别和评估项目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如风险、变化等),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以确保项目能够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保持稳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