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不同步的核心挑战
- 硬件差异:传感器采样率差异(如摄像头30Hz vs 激光雷达10Hz)
- 传输延迟:网络抖动导致数据包到达时间偏差(典型值5-20ms)
- 时钟漂移:独立时钟源的长期频率偏差(如1ppm误差导致每小时累积3.6ms差异)
- 异步触发:事件驱动型数据(如故障报警)与周期采集数据的对齐难题
二、硬件级时间同步方案
- 全局时钟源
- GPS/北斗授时:通过PPS(Pulse Per Second)信号实现μs级同步,适用于工业机器人、自动驾驶等场景
- NTP网络同步:通过Stratum服务器校准时钟,适用于分布式监控系统,典型精度±1ms
- 硬触发同步
- FPGA同步电路:通过硬件信号触发多传感器采集,消除软件调度延迟(如Xilinx Zynq UltraScale+ MPSoC)
- 时间码同步:使用IRIG-B或SyncE协议,在视频监控中实现摄像头与麦克风±100ns同步
三、软件级时序对齐算法
1. 经典动态对齐算法
算法 | 原理 | 适用场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