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十几年:从房价涨跌到政策暖意,普通个体在时代浪潮中的生存思考

作为一名在 IT 行业摸爬滚打十几年的普通程序员,最近总在深夜复盘这十级年的人生轨迹。从城中村隔断间到郊区两居室,从月薪 4800 到遭遇失业潮,从为孩子幼儿园学费焦虑到见证大班免保教费政策出台,这十年的经历像一组复杂的变量,交织成普通个体在时代浪潮中的生存样本。

一、2016 年:在房价暴涨中完成资产负债表的重构

2016 年的房地产市场,用 "疯狂" 二字形容毫不为过。我所在的城市,郊区房价从每平米 8000 元飙升至 1.5 万元,看中的那套 89 平米两居室,三个月内总价上涨 27 万。当时作为初级程序员,月薪 4800 元的我面临一个残酷的数学题:即便不吃不喝,十年工资也买不起一套房。

最终的解决方案是:父母半生积蓄 60 万(相当于他们 30 年的存款总和)+ 同事拆借 5 万 + 信用卡套现 8 万 + 30 年房贷(月供 6800 元,占当时家庭月收入的 72%)。这种 "六个钱包" 加杠杆的模式,在当时的程序员群体中并非个例。我们部门 12 名同事,2016-2017 年间买房的 8 人中,有 6 人月供占比超过 50%。

那时的认知里,房产不仅是住所,更是对抗通胀的 "硬通货"。每次路过小区门口的中介门店,看到挂牌价每月上涨 500-1000 元 / 平米,总会产生一种 "资产增值覆盖月供压力" 的幻觉。这种幻觉支撑着我们在 996 的工作节奏中保持干劲 —— 毕竟代码多敲一行,离 "财务自由" 就更近一步。

二、2020 年:疫情冲击下的双重挤压

2020 年春节后,公司启动第一轮裁员,我所在的项目组被整体裁撤。失业当天,手机收到两条消息:银行房贷扣款提醒(6800 元)和幼儿园缴费通知(保教费 1200 元 + 伙食费 300 元)。

当时做了一个至今难忘的决策:用信用卡分期支付房贷。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模式,导致当年产生了 7800 元的利息支出,相当于一个月的房贷本金。更令人焦虑的是,小区同户型的挂牌价从峰值 180 万跌至 140 万,跌幅达 22%,资产负债表出现严重倒挂。

那段时间,程序员社群里弥漫着焦虑情绪。某技术论坛的调查显示,2020 年二季度,35 岁以上失业程序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