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探讨:从大脑到计算机与哲学思辨
大脑的意识与注意力
大脑的运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试图通过内省来了解大脑在做什么,期望大脑能学会做出一些不同的行为。有人可能会认为自我建模等同于注意力,即只有当某事物被建模在自我模型中时,才会被关注到,但这种观点并不准确。目前关于注意力的理论并不完善,我们不能将一切都依赖于它。
过去人们认为,一个人所关注的就是她集中精神资源去处理的事情。当时的观点是,“思考”发生在缓慢、有序、有意识的层面,而快速但简单的周边过程则在无意识状态下并行发生,它们将不同紧急程度的输出提供给有意识的“中央处理器”或“执行系统”,只有最紧急的信息才能被这个珍贵且有限的资源处理。
然而,这个模型存在问题。没有理由认为顺序处理本质上就是有意识的。一个计算任务是否可以并行处理,以及进化是否找到了并行执行的方式,这些问题与意识并无关联。大脑中肯定存在许多无意识但缓慢且有序的过程。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系统会将自己建模为一次只能处理一个思想的顺序系统,以及为什么它会选择少数项目作为“当前有意识关注的事物”。
一种推测是,将对自身大脑的观察反馈回自身(以及通过语言反馈给同伴的大脑)会给系统带来压力。拥有一个让这些观察通过的通道是有意义的,但超过一定规模,这个通道就会用自我指涉的无用信息淹没大脑。
计算机为何尚未拥有意识
有人对意识的观点提出明显的异议,认为如果意识像所主张的那样简单且不神秘,那么计算机应该已经有意识,或者很容易就能实现。就像乔治·雷伊所说:“国内大多数计算机大约一周内就能变得有意识!”但这显然不太可能,所以这个观点可能存在问题。
有些版本的异议认为,自我监控理论预测任何形式的自我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