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构造方法
Thread(String name) //name参数给线程起名
给线程起名的目的是方便调试
给不同的线程起名字,就能在 JConsole(查看线程执行过程的文件) 看到线程对应的名字,如果不起名字,默认命名风格是 Thread-数字
例如:
在上面的代码中,main线程执行完,被销毁了,所以看不到main线程的运行
如果想要看到main,就创建一个让main线程一直运行的代码(比如创建死循环)
常见属性
获取方法 属性
getId() ID
getName() 名称
getState() 状态
getPriority() 优先级
isDaemon() 是否后台线程
isAlive() 是否存活 线程没执行完,就是存活,isAlive为true。执行完了或还没开始为false
isInterrupted() 是否被中断
前台线程,后台线程
后台线程:线程没运行完,进程可以结束(线程不能阻止进程结束)
—— 线程不影响进程是否结束(无论有多少个后台线程,都无法阻止进程结束, 此时进程一结束,后台线程也跟着结束)
前台线程:线程没运行完,进程就不会结束(线程能阻止进程结束)
——如果有多个前台线程,就得所有的前台线程都结束,进程才结束
如:main线程和自己创建的线程就是前台线程,其余线程就是后台线程(守护线程)
要想把前台线程转为后台线程,可以调用 setDaemon(),
前提是必须在start之前set
例如:t.setDaemon(true);
默认情况下,我们自己创建的线程都是前台线程
什么时候用前台线程,什么时候用后台线程?
如果一个线程做的任务很重要,这个任务必须执行完,就一个设置为前台线程
如果一个线程做的任务无关紧要/ 周期性无期限执行(如JVM的垃圾回收机制),就应该设置为后台线程
启动一个线程——start()
调用 start 会真正调用系统中创建线程的 api
线程抛弃来后,就会自动执行到 run
⽤start⽅法,才真的在操作系统的底层创建出⼀个线程
一个线程对象只能 start一次,因为线程执行了 start 之后,就是就绪 / 阻塞 状态了,对于就绪/阻塞 下的线程,不能再次 start
中断(终止)一个线程
正常情况下,一个线程需要把入口方法执行完才能使线程结束,但是有些情况下需要让这个线程提前结束(特别是在sleep中的线程)
方法1:通过变量
public class Demo8 {
private static boolean flag=tru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Thread t=new Thread(()->{
while (flag){
System.out.println("Thread");
try {
Thread.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e);
}
}
});
t.start();
Thread.sleep(3000);
flag=false;
System.out.println("t线程结束");
}
}
通过变量控制循环,达到终止线程的目的
方法2:使用 isInterrupted() —线程内置的标志位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t=new Thread(()->{
//因为这个currentThread 方法是在后续的 t start 之后才执行的
//Thread方法内还不知道 t 是什么
//所以不能用 !t.isInterrupted() 作为while循环的条件
while (Thread.currentThread().isInterrupted()){
System.out.println("Thread");
}
});
t.start();
//在 main 方法中终止t,调用下面方法把线程t终止
t.interrupt();
}
currentThread() 是Thread类提供的一个静态方法
哪个线程调用这个方法,就返回哪个线程对象的引用
但是如果在线程中加了sleep,情况就会不一样(t 线程不会终止)
如果 t 线程正在sleep
此时main 中调用 interrupt 方法,就能把 sleep 提前唤醒
sleep被提前唤醒,然后触发异常(此时触发异常后继续执行线程)后,sleep就会把 isInterrupted() 标志位给重置为false
解决方法:在异常后添加break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Thread t=new Thread(()->{
//因为这个currentThread 方法是在后续的 t start 之后才执行的
//Thread方法内还不知道 t 是什么
//所以不能用 !t.isInterrupted() 作为while循环的条件
while (!Thread.currentThread().isInterrupted()){
System.out.println("Thread");
try {
Thread.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break;
}
}
});
t.start();
Thread.sleep(2000);
//在 main 方法中终止t,调用下面方法把线程t终止
t.interrupt();
System.out.println("线程终止");
}
如果想不显示异常就把 e.printStackTrace(); 注释掉
上述两种方式,都是 t 线程自己决定自己是否要终止
约等于main 只是给了 t 一个“提醒” ,并不强制执行
等待一个线程——join()
线程有一个特点,随机调度(或抢占式执行):当启动两个线程后,线程执行顺序不确定
线程等待,就能约定两个线程的先后执行顺序
让后结束的线程阻塞,等待先结束的线程执行完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thread=new Thread(()->{
for (int i=0;i<4;i++){
System.out.println("Thread");
try {
Thread.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e);
}
}
});
thread.start();
try {
System.out.println("等待之前");
thread.join();
//Java多线程中,只要这个方法会产生阻塞,
// 就可能被 interrupt 提前唤醒,就要抛出异常
System.out.println("等待之后");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e);
}
}
执行结果:
此时哪个线程中调用的 join ,该线程就是等的一方(上面就是main等待 thread 结束)
join的等待是 死等,如果join的线程不结束,等待的线程也不会结束
join 虽然可能会触发阻塞,但有时候也不会触发,比如main 等待 t ,如果在 main 的 join 之前,t 就已经结束了,此时 join 就不会阻塞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Thread t=new Thread(()->{
for (int i=0;i<2;i++){
System.out.println("Thread");
try {
Thread.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e);
}
}
});
t.start();
Thread.sleep(3000);
t.join();//此时已经执行完,不会阻塞了
}
join设置等待时间
join默认情况下是死等,但是join还有一个重载版本,可以指定等待的最大时间(超时时间)
超过等待时间,就继续执行该线程(不等了)
public void join(long mills) 等待线程结束,最多等待mills毫秒
获取当前线程引用—currentThread()
哪个线程调用 currentThread,就能获取到哪个线程对象的引用
休眠当前线程—sleep()
Thread.sleep 本质就是让线程的状态变成“阻塞”状态
此线程就不参与 CPU 调度了
直到时间到,这个线程的状态再恢复成就绪(不是立即执行,具体执行时间看CPU调度),才能参与CPU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