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Record 的一些思考 - 序列化相关

本文探讨了Java Record类型的序列化特性,包括其简化序列化过程的原因,如何处理字段增减和类型变化,以及主流序列化框架如Jackson、Kryo和XStream的Record兼容性实现。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Java Record 序列化相关

Record 在设计之初,就是为了找寻一种纯表示数据的类型载体。Java 的 class 现在经过不断的迭代做功能加法,用法已经非常复杂,各种语法糖,各种多态构造器,各种继承设计导致针对 Java 的序列化框架也做得非常复杂,要考虑的情况有很多很多。每次 Java 升级,如果对类结构有做改动或者加入了新特性,那么序列化框架就都需要改来兼容。这样会阻碍 Java 的发展,于是设计出了 Record 这个专门用来存储数据的类型。

经过上一节的分析我们知道,Record 类型声明后就是 final 的,在编译后,根据 Record 源码插入相关域与方法的字节码,包括:

  1. 自动生成的 private final field
  2. 自动生成的全属性构造器
  3. 自动生成的 public getter 方法
  4. 自动生成的 hashCode(),equals(),toString() 方法:
  5. 从字节码可以看出,这三个方法的底层实现是 invokeDynamic 另一个方法
  6. 调用的是 ObjectMethods.java 这个类中的 bootstrap 方法

里面的所有元素都是不可变的,这样对序列化来讲方便了很多,省略掉很多要考虑的因素,比如字段父子类继承与覆盖等等。序列化一个 Record,只需要关注这个 Record 本身,将其中的所有 field 读取出来即可,并且这些 field 都是 final 的反序列化的时候,仅通过 Record 的规范构造函数(canonical constructor)即给全属性赋值的构造函数。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看下 Record 与普通类的序列化区别。

我们在这里使用了 lombok 简化代码,假设有 UserClass

@Data
public class UserClass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final int id;
	private final int age;
}
复制代码

还有与它有相同 field 的 UserRecord

public record UserRecord(int id, int age)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复制代码

编写使用 Java 原生序列化的代码:

public class Serialization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try (FileOutputStream fileOutputStream = new  FileOutputStream("data");
			 ObjectOutputStream objectOutputStream = new ObjectOutputStream(fileOutputStream)) {
			//先写入 UserClass
			objectOutputStream.writeObject(new UserClass(1, -1));
			//再写入 UserRecord
			objectOutputStream.writeObject(new UserRecord(2, -1));
		}
	}
}
复制代码

执行,将两个对象写入了文件 data 中,然后,再编写代码从这个文件中读取出来并输出:

public class DeSerialization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try (FileInputStream fileInputStream = new  FileInputStream("data");
			 ObjectInputStream objectInputStream = new ObjectInputStream(fileInputStream)) {
			//读取 UserClass
			System.out.println(objectInputStream.readObject());
			//读取 UserRecord
			System.out.println(objectInputStream.readObject());
		}
	}
}
复制代码

执行后,会看到输出:

UserClass(id=1, age=-1)
UserRecord[id=1, age=-1]
复制代码

构造器测试

接下来,我们修改下源码,在 UserClass 和 UserRecord 中增加 id 和 age 都不能小于 1 的判断。并且,额外给 UserRecord 增加一个构造器,来验证反序列化使用的是 UserRecord 全属性构造器。

@Data
public class UserClass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final int id;
	private final int age;

	public UserClass(int id, int age) {
		if (id < 0 || age < 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d and age should be larger than 0");
		}
		this.id = id;
		this.age = age;
	}
}
public record UserRecord(int id, int age)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ublic UserRecord {
		if (id < 0 || age < 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d and age should be larger than 0");
		}
	}

	public UserRecord(int id) {
		this(id, 0);
	}
}
复制代码

再次执行代码 DeSerializationTest,我们会发现有报错,但是 UserClass 被反序列化出来了:

UserClass(id=1, age=-1)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io.InvalidObjectException: id and age should be larger than 0
	at java.base/java.io.ObjectInputStream.readRecord(ObjectInputStream.java:2348)
	at java.base/java.io.ObjectInputStream.readOrdinaryObject(ObjectInputStream.java:2236)
	at java.base/java.io.ObjectInputStream.readObject0(ObjectInputStream.java:1742)
	at java.base/java.io.ObjectInputStream.readObject(ObjectInputStream.java:514)
	at java.base/java.io.Objec
<think>好的,用户让我详细聊一下Java中的record型。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record型的基本概念,它是Java 14引入的一个预览特性,后来在Java 16中正式成为标准特性。用户可能已经有一定的Java基础,但可能对record不太熟悉,者想深入了解其设计哲学和使用场景。 接下来,我需要确定用户的需求。他们可能是在学习Java的新特性,者在实际开发中遇到了需要使用不可变数据的情况,想要了解如何更高效地处理数据载体。也有可能他们在比较record和传统的(如POJO)之间的区别,想知道使用record的好处和限制。 然后,我要考虑用户可能的疑问点。例如,record和普通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需要引入record?它解决了什么问题?在实际项目中如何正确使用?是否存在什么局限性?这些都需要在回答中覆盖到,确保用户得到全面的信息。 我还需要检查是否有相关的系统级指令需要注意。比如,用户之前提到过结构化并发,但这次的问题是关于record型的,所以不需要涉及之前的主题。同时,要确保使用正确的中文术语,避免技术术语的混淆,可能需要用一些例子来帮助理解。 接下来,我需要组织回答的结构。通常,介绍一个概念可以从定义开始,然后到设计动机、核心特性、使用场景、与传统方式的对比、注意事项等。这样结构清晰,用户能逐步理解。同时,要加入代码示例,让用户看到实际应用,这样更容易理解理论部分。 在准备代码示例时,要注意对比传统的record的不同写法,突出record的简洁性。例如,展示一个传统的数据载体需要手动编写构造函数、getter、equals、hashCode、toString等方法,而用record只需一行代码,这样对比明显,用户能直观感受到便利。 同时,要提醒用户record的限制,比如不可变性、无法继承其他等,这样他们在实际使用中能避免踩坑。比如,如果需要可变的数据对象,者需要扩展其他record可能不是最佳选择。 还要考虑到用户可能的进阶问题,比如record是否支持自定义方法,如何在record中添加验证逻辑等。这些可以通过示例说明,展示record的灵活性,即虽然它是不可变的,但可以在构造函数中添加验证,者定义额外的方法。 最后,总结适用场景,帮助用户判断何时使用record,何时仍需要使用传统。这样用户能根据实际需求做出合理选择,避免滥用误用。 检查是否有遗漏的重要点,比如record的底层实现原理,者与其他JVM语言似特性(如Kotlin的数据)的对比。不过根据用户的问题,可能不需要深入到底层细节,但简要提及可以增加回答的全面性。 确保语言口语化,避免过于技术化的表达,让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理解。同时,按照用户之前提供的结构化并发的回答格式,保持似的风格,比如分章节、使用代码块和表格对比,这样用户阅读起来更连贯。 最后,通读整个思考过程,确保逻辑清晰,覆盖了用户可能关心的所有方面,没有遗漏关键信息,并且示例准确无误。这样整理出的回答才能既全面又易懂,帮助用户真正掌握record型的使用和优势。</think>以下是关于 Java **Record 型** 的详细解析(涵盖设计目标、核心特性、使用场景及与传统的对比): --- ### **1. 什么是 Record 型?** **目标**:通过 **不可变数据载体** 的声明式语法,简化 Java 中纯数据传输对象(DTO)的编写,消除传统 POJO 中冗余的模板代码(如 `equals()`、`hashCode()`、`toString()` 等)。 **核心思想**: - **不可变性**:所有字段默认 `final`,对象一旦创建后不可修改。 - **透明数据建模**:自动生成字段访问方法、`equals()`、`hashCode()` 和 `toString()`。 示例: ```java // 传统 POJO(需手动编写大量代码) public final class Person { private final String name; private final int age;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 手动生成 getter、equals、hashCode、toString... } // 使用 Record 替代(一行代码等价) public record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 --- ### **2. 设计动机** #### **传统 POJO 的问题** - **冗余代码**:每个 DTO 需重复编写构造函数、getter、`equals()` 等方法。 - **可维护性差**:字段增减时需同步修改多个方法,易出错。 - **语义不明确**:无法直接从声明看出其核心目的是承载数据。 #### **Record 的优势** - **代码简洁性**:声明即定义,自动生成标准方法。 - **不可变性**:天然线程安全,避免副作用。 - **意图清晰**:明确表示该是数据载体。 --- ### **3. 核心特性** #### **(1) 自动生成方法** - **规范方法**:自动生成 `equals()`、`hashCode()`、`toString()`。 - **构造方法**:生成包含所有字段的规范构造函数(Canonical Constructor)。 - **访问方法**:字段访问方法名为 `字段名()`(如 `name()` 而非 `getName()`)。 #### **(2) 不可变性** - 所有字段隐式为 `final`,不可通过反射修改(JDK 15+ 限制)。 - 若需“修改”对象,需通过构造新实例实现: ```java Person newPerson = new Person(oldPerson.name(), newAge); ``` #### **(3) 自定义扩展** - **自定义构造函数**:可添加校验逻辑非规范构造方法。 ```java public record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public Person { // 紧凑构造函数(无需参数列表) if (age < 0)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Age cannot be negative"); } } ``` - **添加方法**:可定义额外方法。 ```java public record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public String description() { return name + " (" + age + ")"; } } ``` #### **(4) 限制** - **不可继承**:不能显式继承其他(隐含 `final`)。 - **不可被继承**:不能有子(隐含 `final`)。 - **不可添加实例字段**:只能在头部声明字段。 --- ### **4. 适用场景** 1. **DTO/VO 对象**:如 API 请求/响应体、数据库实体映射。 2. **不可变配置**:如线程池参数、系统配置项。 3. **模式匹配**(Java 17+):结合 `instanceof` 和 `switch` 模式匹配。 ```java if (obj instanceof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System.out.println(name + " is " + age + " years old"); } ``` --- ### **5. 与传统 POJO 的对比** | **维度** | **Record 型** | **传统 POJO ** | |-------------------|-----------------------------------------|-----------------------------------| | **代码量** | 声明即完整定义(1 行 vs 数十行) | 需手动编写构造函数、getter 等方法 | | **可变性** | 不可变 | 可自由设计为可变不可变 | | **继承能力** | 不能继承其他 | 可继承其他 | | **字段扩展性** | 只能在头部声明字段 | 可任意添加字段和方法 | | **语义明确性** | 明确表示为数据载体 | 需通过文档命名约定暗示 | --- ### **6. 代码示例** #### **(1) 基础使用** ```java public record Point(int x, int y) {} // 使用 Point p = new Point(10, 20); System.out.println(p.x()); // 输出 10 System.out.println(p); // 输出 Point[x=10, y=20] ``` #### **(2) 自定义校验** ```java public record Email(String value) { public Email { if (!value.matches("^[a-zA-Z0-9_+&*-]+@[a-zA-Z0-9-]+\\.[a-zA-Z]{2,7}$"))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nvalid email"); } } } ``` --- ### **7. 注意事项** 1. **不可变性的代价**:频繁修改需创建新对象,可能影响性能(需权衡场景)。 2. **避免滥用**:仅适用于纯数据载体,不适用于需要复杂行为状态的。 3. **序列化支持**:默认支持序列化,但需确保所有字段型可序列化--- ### **8. 底层实现** - **编译时生成**:编译器自动生成规范方法,字节码与手动编写的 POJO 似。 - **隐式父**:所有 Record 隐式继承 `java.lang.Record`(似枚举继承 `java.lang.Enum`)。 --- ### **9. 与其他语言的对比** | **语言** | **似特性** | **区别** | |------------|--------------------|----------------------------------------| | **Kotlin** | `data class` | Kotlin 支持可变属性和继承 | | **Scala** | `case class` | Scala 支持模式匹配和更灵活的方法扩展 | | **C#** | `record`(9.0+) | C# 支持可变性和继承 | --- Record 型通过减少模板代码和强制不可变性,显著提升了数据建模的效率和安全性。适用于需要简洁、安全、不可变数据模型的场景,但在需要灵活扩展可变状态时仍需使用传统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